說起鬼子在臨近海參崴這一側構築的所謂“東方馬奇諾”防線,說實話不說虛有其表徒有其名,但跟真正的還未完工的馬奇諾防線比起來都有天壤之別。
根據蘇軍掌握的情報,日軍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這條防線,但它依然很不完善。日本關東軍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蘇軍會以遠東紅旗方面軍作為主要的突擊方向,因此在該部正面構築了相當多的工事。
而後貝加爾方面軍的進攻正面上遍佈難以通行的沙漠,又有大興安嶺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作為屏障,因此日軍認為這個方向的威脅不大。
按照這種判斷,日軍不管是防線的構築還是兵力的配置都呈現出東重西輕的趨勢。也就是在布柳赫爾這一線日軍的實力比較強大、防線比較堅固,而在梅列茨科夫那邊,則鬆懈得多。
可以想象,如果蘇軍避實就虛讓後貝加爾方面軍擔任主攻,以布柳赫爾作為吸引日軍注意力的鐵氈,恐怕是能打尿關東軍的。問題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前面說了,蘇軍實力不足,跟歷史上相比整整少了一個方面軍,這導致蘇軍在兵力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不能立刻就開展全面的進攻。
按照軍委的設想,在1944年遠東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條——那就是突破日軍所謂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佔領牡丹江、佳木斯、東寧一線,為來年的全面反擊做好準備。
對於遠東紅旗方面軍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日軍在沿著與蘇聯濱海地區接壤的山區構築了與原始森林以及山地連線在一起的築壘地區。這裡遍佈著大量的混凝土工事和天然障礙,對於這些障礙物日本將軍們相當的有信心。他們認為蘇軍如果打過來,就必須逐次突破各個築壘區域。強行透過山脈和原始森林,也就是必須採用一種要求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和大量大威力殺傷兵器的最困難的進攻模式。
實際上蘇聯紅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布柳赫爾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航空偵察。認為這樣的地形很不利於紅軍展現己方絕對的裝甲優勢和火力優勢,哪怕是他本人信心也不是特別的充足。
在他給軍委的報告中也能體現這一點:“日軍精心構築了工事群。雖然這些工事都是一些不連線的碉堡群,跟馬奇諾防線那樣的整體防線差之甚遠。但不可否認,日軍極好的利用了地形優勢。可以想象我軍在這樣的地形上難以展開,不易發揮出機動和火力優勢……我這裡需要一名山地戰專家……”
那麼紅軍當中有這樣的專家嗎?你還別說,真有,梅列茨科夫就是這方面的達人。對於森林、湖泊密佈,道路稀少的地區進行攻勢作戰梅列茨科夫已經是得心應手了。之前在一灘爛泥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他就幹得不壞。不光是他經驗豐富,連帶著跟著他的小夥伴克雷洛夫、別洛博羅多夫、奇斯佳科夫和渣和瓦塔耶夫都有著豐富的相關經驗。
軍委之前之所以任命梅列茨科夫擔任後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員就是有相關的考慮。只不過讓軍委沒有想到的是。布柳赫爾會如此乾脆利落的承認他對於相關地形的戰鬥缺乏信心,請求軍委給他派一個相關專家。
不過布柳赫爾的請求也讓軍委輕鬆了不少,軍委怕的就是布柳赫爾咬牙硬撐,那樣真正打起來了就要壞菜。現在布柳赫爾主動要求,讓軍委一下子就輕鬆了。
所以軍委很快就做出了人事調整,布柳赫爾依然擔任遠東紅旗方面軍司令員,梅列茨科夫也繼續擔任後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員,不過梅列茨科夫還要兼任布柳赫爾的參謀長。具體的來說,布柳赫爾負責遠東地區的總體,而梅列茨科夫負責具體指揮作戰。
梅列茨科夫到任之後立刻開展了戰役準備工作。包括各種物資。器材的準備以及情報的蒐集,必須保證部隊能強度烏蘇里江,並且在森林茂密的崎嶇山地上行軍。
從地圖上看。對於遠東紅旗方面軍來說最直接的進攻路線就是沿著綏芬河、牡丹江、哈爾濱一線推進,東滿鐵路將保障方面軍的物資供應。但是這麼明顯的事兒日軍也能看得到,比如綏芬河已經被日軍修築成一座堅固的要塞。實際上這一線都是一群群的要塞,看上去堅不可摧。
對於一般的將領而言,這樣的戰鬥就很難打了,幾乎只能硬啃,但是梅列茨科夫不是一般的將領,他經過仔細的研究認為這個仗完全可以打,而且損失還不見得很大。
梅列茨科夫為什麼有這樣的自信呢?因為他發現日軍的這些要塞都是單個的點。也許在地圖上排成一線很像那麼回事,但實際上這些要塞僅僅是一群互不相連的築壘工事。而這就給了梅列茨科夫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