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了失敗的責任,辻政信的奮作戰得以繼續,只不過此時辻政信再也不提什麼救援騎兵第四旅團了,轉而規劃起“全面大規模的殲滅作戰”,準備用華北方面軍的幾個師團重創八路軍,至於具體的戰法那也是很簡單,就是猛打猛衝。
那麼這管用嗎?實話實說是不管用的,今非昔比的八路軍越來越輕鬆的抵擋住了鬼子的猛攻,然後暗地裡積蓄力量準備反擊,反正一場殲滅戰是迫在眉睫了。
而就在此時,華夏國內的局勢有點兒意思。前面說了刮民黨是同時開了兩線作戰,西線在雲南打通交通線,東線是豫湘桂一潰千里。當然不管是東線還是西線,刮軍的損失都是相當的大,為了補充實力,也為了今後的****大計,在蔣某人的預設下,刮軍又一次發動了其最擅長的技能——抓壯丁!
趙明亮是黃埔第六期生,是貴州貴(陽)畢(節)師管區補充兵第一團上校團長。可能有同志鬧不清楚什麼叫師管區,所謂的師管區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夕,刮府由募兵制改為徵兵制之後的產物。當時刮府的軍政部設立了兵役司(1939年改為兵役署,1944年再改為兵役部)負責全國的徵兵事宜。
而兵役司則在全國各省劃分徵兵的區域,也就是師管區,其作用類似於t共建國後的軍分割槽。主要的職能是負擔後備軍組織和動員,區別是規定每個師管區配屬給一個軍,即該師管區作為這個軍的補充兵員固定區域。其實這個搞法很類似日本的“鄉土部隊”,說白了就是盜版日本的辦法。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趙明亮呢?原因很簡單,當時這位補充兵上校團長帶著兩千多抓來的補充兵(也就是壯丁)送到一線去補充損失,一路走到怒江前線的時候,還剩多少人呢——1300餘人,這一路上有的跑了有的死了,幾乎損耗了壯丁的35%,這個比例是相當的驚人的!
按照趙明亮的回憶,畢節當是貴州的大縣,人口有五六十萬,按照通常比例,符合兵役條件的人最多不過6萬。可是到了1944年,畢節縣服役人口有多少呢?五萬餘!也就是說畢節這個地方已經到了徵兵的閥值。按照道理說應該修養生息了,可當時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趙明亮說,當時上峰軍管區和師管區給畢節下達的壯丁指標是每個月1千人,完不成任務就要遭受處罰。怎麼辦呢?就只好隨便亂抓人了!
當時在畢節只要看到青壯年就拖進兵營,把什麼“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獨子免徵”等規矩全部丟到了九霄雲外,只要夠條件的繩子一捆就拉走。一開始還僅僅是欺負鄉下人,只抓泥腿子,到後來連城鎮居民也難逃厄運,徵兵官直接衝進商鋪抓店夥計,或者跑到工廠裡抓工人,反正只要是個人就抓。
為了躲避兵役,當時不少青年男子把自己的胳膊搞斷,把手指頭剁掉,還有的裝聾作啞、裝瘋賣傻。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1944年,貴(陽)畢(節)師管區衝進一家工廠抓壯丁,結果被工人們知道了,然後工人們把徵兵官放進工廠後將大門關死,就在廠房裡跟徵兵官打了起來。結果工人被當場打死四十餘人,接著又判了十幾個工人死刑,最後徵到了8個壯丁。
好傢伙,你算算看,為了這八個人掉了多少個腦袋,而這樣抓的壯丁能認同刮民黨的軍隊?
可能又有刮粉要說了,抗戰光榮,這些壯丁不願意為國效力就是該死,就該殺!事實又真是這樣的嗎?當年的勞苦大眾沒有那麼不堪,他們雖然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是保家衛國的勇氣還是有的,至少是具備最基本的愛國情操。
而說到這兒,我們就必須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是抗戰,八路軍、新四軍不用抓壯丁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也能發展壯大,廣大農村青年還踴躍參軍。而到了老蔣那裡則完全掉了一個個呢?真正讓他們對參軍畏之如蛇蠍的,還是刮軍那糟糕的風氣。
根據趙明亮回憶:新兵進了教導隊,那就等同於是進入了虎口,刮軍的那些魔鬼教官的理論是:“新兵都是老百姓,不對他們兇一點、狠一點,他們就不知道軍法的厲害,就會像在家的時候一樣,吊兒郎當,那還怎麼能讓他們養成服從命令的好習慣呢?而且在教導隊對他們太‘松’,日後進了部隊,遇到嚴厲的長官,這些人就會覺得受不了,到時候手上有了武器,一旦心懷不滿,就容易打黑槍、鬧譁變,後果不堪設想……常言道:慈不掌兵。軍隊本來就是個舔血吃飯的地方,大家的腦門上都刻了‘死’字,自然是棍棒底下出好兵了。”
按照這一套理論,刮軍的新兵營幾乎天天死人。那些訓練中犯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