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市場幾乎被破壞殆盡,商品流通陷入了停滯,國家信用全面崩潰。這麼說吧,就是其本國的貨幣已經基本喪失信用價值,再也無法讓經濟流動起來。
這個問題是相當要命的,為什麼戰後的歐洲那麼慘?最主要的根子就在這裡。沒有了國家信用,老百姓自然是都不買賬,農民拒絕出售糧食,工人也不要廢紙一樣的鈔票(因為買不到東西),商品流通一瞬間退回到了以物易物的階段,你說說這日子怎麼過?
這還是在國內,在國際貿易中,這些國家一樣面臨巨大的困難,因為經濟流通性近似於停滯,國家的財政收入急劇下降,當工人拒絕開工,工商業拒絕開市,農民死抱著手裡的糧食不放的時候。如何去國際市場做交易?如何購入必須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越是這麼死水一潭,就越不會有活路,當國際信用也崩潰之後,真心是隻有死路一條了。
當年,蘇聯和中歐、東歐的共產黨用強制的手段來解決問題,用計劃經濟很簡單的取代了最關鍵的等價物貨幣的作用。用行政手段使死水一潭的經濟重新活動起來。但是,這是有問題的,這就好比是一個人心肺功能衰竭,不從根本上讓心肺功能復甦,而是裝上一臺呼吸機吊命。裝呼吸機只能管一時,真心是管不了一世的。總有那麼一天要拔管子的時候!
李曉峰不想採取這種吊命的手段苟延饞喘,這沒有太多的意義。正確的方法還是回覆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心肺功能,將這塊蛋糕做大,然後每餐一頓。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當其衝的就是回覆其國家信用,也就是恢復其貨幣的基本功能,讓老百姓相信手裡的小紙片能夠買到東西,而不是因為恐慌瘋狂的囤積物資敝帚自珍。很顯然,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給這些國家輸血。給予其貨貸支援。
全球有這種金融實力的國家,首推美國。不過怎麼樣讓美國人心甘情願的掏錢又不妨礙蘇聯的利益,這裡頭的學問就太大了。李曉峰認為只能誘之以利,中歐和東歐市場美國人是喜歡的,想當年t共改革開放玩的就是以市場換投資,獨闢蹊徑很難,但是照貓畫虎卻容易了不少。
你想想,之前已經將全國的資產收歸國有,國家是一家獨大,只不過缺少信用無法讓這些資產良性運轉下去,如果有了美國的信用支援,老百姓就應該能恢復信心,這樣經濟這個皮球就能繼續滾動下去。
李曉峰的意思是,這些收歸國有的資產以合資的方式吸引美國進入,將美國人的資金引進來。經濟搞活了,上面那一灘死水自然就變成活水了。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問題的,因為美帝真心是帝國主義惡霸,不是國際主義活雷鋒。將他們引進來容易,但是這幫惡霸大爺賺了錢之後必然要施加影響力,必然要獲取更大的權力,必然要想辦法設法的顛覆這個合資的框架,畢竟合資哪有一家獨大來得爽。
這必須要警惕和平演變了,而很不幸的是,中歐和東歐的這一票共產黨,掌控國家的能力真心不強,尤其是二戰結束後的那會兒,能力特別弱,弄不好就會翻盤。
所以這種合資必然不能是兩家而必須是三家,蘇聯必須插一腳。其中中東歐國家佔三分之一、美帝佔三分之一、蘇聯佔三分之一的股份,任何一家都不可能一家獨大,只有合作這個遊戲才能繼續進行,任意單獨一家想要搞事都不可能。
這種股份劃分方式保證了三方的共同利益,美國人得到了敲開中東歐市場的敲門磚,中東歐國家得到了讓國家重啟的寶貴資金,蘇聯不光甩掉了包袱,還為未來投資了一筆,可以慢慢分紅,這總比簡單暴力的將中東歐已經被納粹搜刮得差不多的家底搬回家值錢和保值對吧?
可能有同志要問了,你蘇聯拿什麼入股?總不能空手套白狼吧?人家中東歐國家付出了國家資產,人家美帝掏了真金白銀,你們俄國北極熊付出了什麼?
賬不是這麼算的,蘇聯紅軍作為解放者,一路將納粹攆走,這是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的吧?這要是折現,能讓你中東歐當掉褲子。此外,中東歐國家你也別瞎bb真把自己當成受害者,除了捷克斯洛伐克那是真心的被納粹吊打被迫上船,其他的什麼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你丫的可是正大光明的加入了軸心國,還對蘇聯宣戰了的。
真以為眼看納粹藥丸趕緊從泥潭裡拔腳隨便用水沖沖就能洗乾淨了,沒那麼簡單,這個戰爭賠款是不是該好好的算一算?
蘇聯就算不獅子大張口,就算德國和義大利要佔大頭,你們這幫貨連意思一下都想免了?哪裡有那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