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24 消化不良

心顧客的反饋,反正他只對國家的計劃負責,實際上生產什麼企業也完全沒得選。這就是相當呆板了。如果是封閉的經濟圈能夠完全自足自足還好說,大不了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哪怕是美國和蘇聯也必須進口相當數量的工業原料和其他物資,也有一堆窮親戚和小弟要打發。而這些東西實際上都得用本國的產品去交換。

而計劃經濟的體制很難應付其他國家的競爭,僅靠國家的統籌計劃很難對抗其他對手的市場經濟。畢竟後者更加靈活、更加面對消費市場。而結果就是要麼關門過小日子,要麼就只能靠出口初級原料被剝削。

看看蘇聯解體之後的那一票加盟國(包括俄羅斯在內)。因為工業缺乏競爭力,迅速從國際市場消退,而隨著蘇聯時期的老企業一家家的完蛋。被動的完成了去工業化的道路。最終一個個淪落到靠賣石油過日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知道蘇聯時期的重工業還是相當牛逼的。怎麼一眨眼的功夫就全完蛋了。說白了就是計劃和實際脫節了,蘇聯時代的計劃經濟實際上就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沒有外部競爭的時候,還能在社會主義圈子裡稱王稱霸。而一旦蘇聯本身消亡,不能在維護這個經濟圈,丟掉了大部分市場,自然要完蛋。

更何況蘇聯的計劃經濟是國家主導一切的經濟形勢,說白了就是一國最核心的那幾個人決定一切。他們的意志代表了一切。而我們都知道,是人都會犯錯誤,一旦這幾個人的決策出現問題,那整個國計民生都要受到影響。一切都全憑最高領導人的個人意志,他說要生產多少原油、煤炭、鋼鐵就得生產多少,哪怕不合理也得這麼幹。

再加上冷戰期間,為了應對北約的威脅,蘇聯是瘋狂的擴軍,這又擠佔了大量的計劃份額。然後加上一大票找老大哥打秋風的小兄弟,最後的結果是蘇聯的計劃完全不符合實際。導致民生領域的投入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基本停滯,結果自然是生生憋成了小兒麻痺,不垮臺才怪。

要改變這一切。其實重點很簡單,那就是明確蘇聯未來發展的目標。說實話,蘇聯領導人對這個問題簡直是一鍋粥。從他們的邏輯看,美帝是邪惡的敵人,敵人絕對是亡我之心不死的,所以要保證蘇聯的生存就要不惜一切代價的跟美帝對著幹,要在所有的領域跟揚基別矛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種想法是對的。蘇聯和美帝確實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確實是你死我亡。後來美帝不就給生生給老毛子和平演變了?但是。蘇共的領導人忽視了一點,蘇聯當年的國家安全實際上是有保證的。不管是作為五常還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核大國,美帝想要透過軍事手段消滅蘇聯是不可能的。其國家安全的緊迫性其實沒那麼強。

對蘇聯開說,如果保持戰略防守態勢,維持一隻較為合理的軍事力量,繼續相持下去完全是沒有問題的。而老毛子比較奇怪的是,完全是衝著同美帝爭霸去的,而更奇特的是這種爭霸實際上對蘇聯的國家利益沒有多少好處。

簡單的分析一下,作為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蘇聯幾乎不需要多少其他國家的原材料,不像英國那麼依賴殖民地的供應,作為一個基本封閉的經濟圈,他又不需要什麼海外市場來傾銷商品,這也就決定他不需要太關注海上利益,甚至不需要去爭奪海權。

這種情況下,蘇聯對英美等傳統賺剪刀差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不具備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說非要有矛盾的話,那也是********上的,完全出於世界大革命的理論構想。但實話實說,這對蘇聯真的有好處嗎?

支援窮兄弟鬧革命,固然是可以拓展地盤和地緣影響,讓蘇聯從此不再被孤立。但是在經濟上完全是賠本的買賣,蘇聯幾乎不需要這些窮兄弟家裡的初級工業原料,反而還要源源不斷的給予支援,這怎麼看都是賺了面子賠了裡子。

而這些窮兄弟對於英美等外向型經濟體意義更加重大,蘇聯這是自己賠本還要斷人財路,你說他們能忍。

總而言之,蘇聯為了這個老大哥的稱呼實在是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代價,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二戰勝利之後,蘇聯的國家安全環境已經極大的改善了,大半個歐洲都在他們的勢力範圍之下,戰略縱深幾乎推到了英美的家門口,這個時候應該穩紮穩打將這一票新“征服”的底盤穩固下來才是正道,反正西歐已經是死狗一條,基本不可能主動進攻蘇聯,那喊打喊殺將他們逼到美國那邊去幹啥?

有多大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