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26 大戰在即

首都、因為喪失國土遭到了相當多的攻擊,政治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他希望聯軍的動作越快越好。

不可避免的,畢蘇斯基跟福煦之間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兩個人互相看不順眼,互相抱怨,天天打嘴仗。而這種不團結的狀態讓協約國集團的首腦們也是相當的惱火。

當然,他們內部的爭議也是一點兒都不小,有巴不得速勝的,也有保持冷靜要求穩紮穩打的。反正一點兒也不比畢蘇斯基跟福煦之間鬧出的動靜小。好在一連吵了好幾天之後,這幫政客達成了一致:

“在保持冷靜的狀況下,儘可能快的收復華沙。”

當福煦接到這道命令之後,相當的惱火。在他看來這是畢蘇斯基這個混蛋給上頭灌了迷魂藥。讓那一套非常危險的速勝言論佔據了上風!

不得不說,福煦太高看畢蘇斯基了,那貨對協約國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真正導致協約國集團作出加快節奏決定的。不是畢蘇斯基,而是各國內部越來越不安分的無產階級。

隨著俄國革命的勝利,布林什維克向全世界無產階級證明了一點——無產階級武裝奪取政權這條路子是可以走得通的!在俄國勝利的激勵下,嚮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各國無產階級開始向榜樣靠攏,集會、遊行、罷工此起彼伏。連生活還算不錯原本很安分的美國工人都開始走向街頭,更不用說英法兩國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了。

從1918年開始,工人運動空前高漲。哪怕德奧投降也無法改變這一趨勢。也就是說,帝國主義集團內部確實像托洛茨基所言。很不安定,剛剛打贏了世界大戰的他們還來不及品嚐勝利的喜悅,就面臨一場更加猛烈的內部動亂。在這一刻,帝國主義集團確實拿不出全力去對付新生的布林什維克俄國。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主義集團內部對干涉俄國定下的目標肯定是不太高的,能剷除布林什維克那當然是最好,當然做不到(可能性很大)的話,那就嚴重削弱布林什維克的攻擊性,將他們圈禁在極北苦寒之地就好了。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協約國集團確實想透過一場快速和決定性的戰役解決問題,他們實在不能再維持一戰那種消耗狀態了。自然而然的,越快解決問題也就越好。而之前之所以不給福煦施加壓力,原因是他們還沒有達成一致而已。

福煦的壓力山大。哪怕他再不情願,也不能違抗集團內部的一致意見,除非他是不想當這個總司令了。在上層的壓力下。福煦不得不調整了部署,放棄了之前的一線平推戰術,終於將拳頭伸出去了,而且一伸出去就是三隻拳頭。

其中法國拳頭居中主攻,這隻拳頭包括五個師,也就是一個整編軍的兵力。在法國人左右兩翼。擔任掩護輔攻任務的是三個師的英國遠征軍以及四個師的美國遠征軍。也就是說這隻打出去的拳頭包括12個師十六萬人八千的龐大兵力。

這還不是全部,在這三隻拳頭後面。福煦還準備好了第二波次的打擊力量,如果上頭能按時兌現兵力的話,第二個攻擊波將由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各一個師,以及法國和美國各兩個師組成。雖然七個師比第一波次差點,但是在福煦看來,只要第一波攻擊打得不是太差,必然能消耗白俄羅斯方面軍大量的力量。等第二波次趕上來之後,需要的恐怕是痛打落水狗而已。

當然,讓福煦比較遺憾的是,第二波次的部隊並沒有完全到位,絕大部分還在從法國穿越德國的路途上,樂觀的估計也得一週到十天的時間才能抵達波蘭。而這也是他之前那麼小心翼翼的主要原因,畢竟他面前的白俄羅斯方面軍也擁有四個軍,超過20萬人的龐大兵力。僅僅從兵力上說還超過了他。

不過福煦並不認為自己處於下風,跟充滿了遊擊習氣的布林什維克紅軍相比,他手頭的部隊都是經過一戰考驗,由德國人“陪練”出來的精兵,雙方的戰鬥力天差地別。以他現有的12個師一口吞掉白俄羅斯方面軍有問題,但是擊敗他們問題並不大。

“太託大了!”

這是李爾文聽聞福煦的部署之後的評價,確實,福煦現有的部隊面對白俄羅斯方面軍確實佔有優勢,可波蘭戰場上可不止有白俄羅斯方面軍。在東普魯士,波羅的海方面軍和東普魯士解放軍加一塊也擁有二十大幾萬兵力,哪怕他們不能全力投入到戰場中去,投入三到五個師也是能極大的改變勝負天平的。

不過m卻認為李爾文過於杞人憂天了,第二波次的部隊正在趕往波蘭的路上,而且第三波次和第四波次也在整備集合當中,這還僅僅只是協約國方面的正規軍,將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