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後,姚文元走過了怎樣的道路?
下面兩個姚文元的鏡頭,時隔二十年,“反差”是那麼的強烈:
一九四九年初冬,上海還不算太冷,一個穿著藍得刺眼的幹部式棉衣的剃平頭的小夥子,騎著一輛破腳踏車,穿過大街小巷。車後的書包架上,捆著一大包剛剛印出的《青年報》。
此人便是姚文元。當時他還在繼續念高中,課餘兼任上海《青年報》的發行員。由於這一職務不屬國家幹部正式編制,他沒有領到國家供給的棉幹部服。不過,那象徵著“革命”的棉幹部服,對他的吸引力未免太大了。他自己花錢,請人照樣仿做了一件。只是所買的藍布顏色太豔,叫人一看便知道是“冒牌貨”。
二十年後——一九六九年。姚文元穿著一身嶄新的軍裝。這軍裝在當時是“革命”服。雖然姚文元穿的軍裝並非“冒牌貨”,可他卻是個冒牌軍人。他以一個“武化文人”的姿態,出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臺上。當年的新聞公報這樣報道大會開幕式:“隨同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登上主席臺的有周恩來、陳伯達、康生、董必武、劉伯承、朱德、陳雲、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同志。”到了閉幕式時,新聞公報則這樣報道:“今天在主席臺前列就座的,有:周恩來、陳伯達、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新當選的三十八歲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姚文元,成為黨內的重要人物。
從二十年前的一個普通高中生。到二十年後成為黨的最年輕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姚文元的道路是令人尋味的。
其實,姚文元開初並沒有坐上“火箭”,而是騎著“腳踏車”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他甚至一度車翻人仰,跌進溝裡。
在檔案裡,我看到姚文元親筆填寫的履歷表:
1949…195。2
南二區工作
1950。2…1950。7 因病在家休養
1950。7…1951。9 團盧灣區工委宣傳部幹事
1951。10…1951。12 團校學習
1951。12…1952。5 三反工作隊隊長
1952。6…1952。9 團盧灣區工委宣傳部副部長
1952。10…1953。3 團校學習
1953。3…1953。4 盧灣區團委
1953。5…1953。8 盧灣區團委宗教辦公室
1953。9…1956。5
盧灣區黨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長、職工教育科長
也就是說,解放後七年。姚文元也不過是個科長。
也許由於太簡略,有幾處我不知何意,或者不知其詳。
比如“1949…1950。2南二區工作”,這“南二區”是什麼意思?請教了姚文元當年的老同事,方知這是指他在團的南二區擔任《青年報》的發行員、通訊員,“白天來來,跑跑基層,分分報紙”,如此而已。當時的“南二區”由上海的盧灣、蓬萊、邑廟、嵩山地區組成。姚文元在團的南二區委裡,只有一個抽屜罷了,並非正式工作人員。
所謂“因病在家休養”,這病,據說是心臟病。
令人不解的是,“因病在家休養”的姚文元,在那五個月裡,兩度跟隨父親姚蓬子前往北京。
坐落在北京王府井東安市場裡,有一家以涮羊肉名聞遐邇的“東來順”飯館。一位有著跟姚蓬子差不多的叛變經歷的老朋友,久別重逢,在那裡宴請姚氏父子。
老朋友跟姚蓬子沉緬於往事的回憶之中,姚文元只顧自己涮著羊肉,一塊一塊送往嘴巴里。
突然,那位姚蓬子的老朋友,把臉轉向他:“文元,你還記得你的寄娘費俠吧?”
“記得!”姚文元立即點頭道。
“你還記得你的寄爹徐恩曾嗎?”
“記得!記得!都記得!特別是寄娘,待我特別好。”姚文元連連說道。
這時,那位姚蓬子的老友壓低了聲音,姚氏父子把耳朵伸了過去:“你們知道嗎,文元的寄爹、寄娘,都跑到臺灣去了!”
姚文元的神色陡變。
姚蓬子雙眉緊皺,當即說:“這件事,今天說到這裡為止,不要再提了!”
姚文元馬上附和道:“對,到此為止,到此為止。”
他,在“因病在家休養”前夕——一九五○年二月,總算轉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不論他在入黨或轉正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