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自我介紹一番,然後說,“我就住在斜對面的盧灣區團委宿舍裡,跟你是鄰居。”
張春橋的臉上,依然沒有什麼表情。他只是“嗯、喔”著,慢悠悠地抽著香菸。
姚文元似乎也發覺張春橋的冷淡,於是,他終於說起自己見過魯迅呀,說起了父親姚蓬子。
一聽說面前的年輕人是姚蓬子的兒子,張春橋站了起來,從櫃裡拿出個破了邊沿的搪瓷碗,裡頭有幾顆淡黃色的棕子糖。處處注意“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張春橋,覺得花花綠綠的水果糖有點“資產階級”氣味,使用“赤膊”的棕子糖招待客人,象徵著“無產階級”的“風格”。
姚文元用兩個手指撮了一顆棕子精,放進嘴裡。雖說這麼一來他講話更不順暢了,但是棕子糖的甜絲絲的感覺,使他不象剛才那麼拘謹了。
姚文元提及了父親是“魯迅的戰友”,本意是藉此引起這位張總編對自己的重視,想說明自己並非一般通訊員,而是出自“書香門第”、“作家之家”的“新苗”。張春橋確實因為姚文元提起了姚蓬子,這才看中了他。不過,張春橋卻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的:姚文元一派“左”言,顯然是做“棍子”的好料子。不過,要找幾個這樣的青年並不難。張春橋所需要的是“聽話”的“棍子”。早在三十年代就混跡於上海文壇的張春階,當然知道姚蓬子其人其事。張春橋很喜歡那些有著“小辮子”可以捏在他手心的青年,以便言聽計從……
若干年後,當姚文元成為張春橋手下頗有名氣的“根子”時,在一次小範圍的會議上,張春橋忽然講起了“它螞蟻政策”。他的臉色顯得非常嚴肅,說道:“白螞蟻會從內部蛀空大廈,這是誰都知道的。國民黨居然從白螞蟻身上得到啟示。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對付共產黨人的政策,本來是抓一個,殺一個,抓兩個,殺一雙。後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