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哪裡呢?因為公社裡有黨員、非黨員。公社的委員裡有黨員和非黨員,那麼黨委放在哪裡?總得有個黨嘛!有個核心嘛!不管叫什麼,叫共產黨也好,叫社會民主黨也好,叫社會民主工黨也好,叫國民黨也好,叫一貫道也好,總得有個黨,一貫道也是個黨。公社總要有個黨,公社總不能代替黨吧?還有,什麼人叫社員?農村裡地主、富農不能當社員,那麼上海人民公社什麼人能當社員,什麼人不能當社員?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毛澤東的一連串問話,問得張春橋和姚文元啞口無言。思想深邃的毛澤東,縱論古今中外,從理論上談透了這個問題:

“這些名字改來改去,都是形式上的改變,不解決內容問題。

“巴黎公社是一八七一年成立的,到現在誕生九十六年了。如果巴黎公社不是失敗而是勝利了,據我看,現在也已經變成資產階級的公社了,因為法國的資產階級不允許法國的工人階級掌握政權這麼久。

“再一個是蘇聯的政權的形式。蘇維埃政權一出來,列寧當時很高興,認為是工農兵的偉大創造,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新形式。但當時他沒有想到,這種形式工農兵可以用,資產階級也能用,赫魯曉夫也可以用。

“英國是君主制,不是有國王嗎?美國是總統制,本質上卻跟英國是一樣的,都是資產階級專政。

“還有很多例子。南越偽政權是總統制,它旁邊的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是國王,哪一個比較好一點呢?恐怕還是西哈努克好一點。

“印度是總統制,它旁邊的尼泊爾是王國。這兩個,哪一個好一些?看起來還是尼泊爾王國比印度好一點。

“中國古代是三皇五帝,周朝叫王,秦朝叫皇帝,太平天國叫天王,唐高宗(也就是武則天的丈夫)叫天皇。你看名稱變來變去,能說明什麼呢?

“我看,不能看名稱,問題不在名稱,而在實際。不在形式,而在內容。

“總統制、國王制、君主制,所謂資產階級民主制,這些都是形式。總統這名稱在英文裡和校長是一個詞。我們看來好象校長低得多,總統高得多,在英文裡是一樣的。

“所以,名稱不易改得太多。在中國歷史上,最喜歡改名字的人要算是王莽了,他一當皇帝就把所有的官職統統改了,就象現在有人不喜歡”長“字一樣。王莽還把全國的縣名統統改了,就象紅衛兵把北京街道名稱全改了差不多。王莽改了那麼多地名,連自己都記不得了,鬧糊塗了。王莽皇帝下詔書就困難了,不得不把老地名寫在詔書裡。這麼一來,使公文來往變得非常麻煩……”

毛澤東邊說邊笑起來。張春橋卻沒有笑,他的腦袋裡亂糟糟的,盤旋著一個巨大的問號:“主席是不是把我看成那個篡政的王莽?”這麼一想,張春橋的內衣被冷汗溼透了,冰涼地緊貼在嶙峋的脊樑骨上。

毛澤東並沒有覺察到張春橋的臉色變白,卻還在那裡闡述自己的思想:

“再如,話劇這形式,中國可以用,外國也可以用,無產階級可以用,資產階級也可以用。其實,不光是巴黎公社、蘇維埃,就連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階級都可以用,無產階級可以用,資產階級也可以用。……”

“我看,我們還是穩當一點好,不要都改名了。原來憲法規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市人民代表大會,這些都不動了。國務院還叫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必改名字。”

“現在建立的臨時權力機構,不要叫公社了吧。是不是叫革命委員會?革命委員會好!”

“大學裡的,還是叫文化革命委員會,因為這是十六條所規定的。”

“革命委員會要實行革命的‘三結合’,有革命幹部的代表,有軍隊的代表,有革命群眾的代表……”

聽到這裡,姚文元趕緊問:“主席,我們上海怎麼辦?”

毛澤東思索了一下,扳著手指頭道:

“我看,有三種辦法。

“第一種是不改名字。不過,這麼一來,全國只有你們一家叫‘公社’,那不是很孤立嗎?而且,又不能在《人民日報》上登載你們成立‘上海人民公社’的訊息。一登,全國都要叫‘公社’,否則人家有意見,為什麼只准上海叫,不准我們叫?”

“第二種是全國都改,那麼就要發生剛才提到的問題,要改變政體,改變國號、旗號,發生外國承認不承認的問題。

“第三個辦法是上海改一下,和全國一致。”

這時,張春橋才明白了《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