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日,中共中央向全黨批轉《紀要》。

緊接著,四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評了《二月提綱》,決定撤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建立新的。”文化革命小組“——亦即在”文革“中大出風頭的那個”中央文革小組“。

對於姚文元來說,進入“中央文革”,是他的發跡史上關鍵性的“躍進”。不過,據關鋒回憶,在“中央文革小組”最初的名單上,並沒有姚文元……

一九六六年四月,最初擬定的“中央文革小組”名單如下:組長陳伯達,顧問康生,副組長王任重、江青、劉志堅、張春橋,組員陳亞丁、吳冷西、王力、關鋒、戚本禹、穆欣。

後來,刪去了陳亞丁、吳冷西,加上了謝鏜忠、尹達。這時,依然沒有姚文元。

“中央文革”在上海錦江飯店開會。

江青提議:“增加姚文元為組員。”

組長陳伯達沉思了一下,說道:“恐怕不合適吧。姚文元的父親姚蓬子是叛徒,很容易叫人抓住‘中央文革’的辮子!”

關鋒愕然——他直到這時,才知姚文元是姚蓬子之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江青一聽“老夫子”的話,生氣了,說道:“我請示一下主席,由主席決定。”

每逢這樣關鍵的時候,江青總是要用“主席”來作為王牌打出去。

第二天,“中央文革小組”會議剛開始,江青便宣佈:“昨天我跟主席說了,主席同意了。”

既然是主席同意了,誰還敢反對?於是,姚文元進入了“中央文革”。

至於江青是否向毛澤東報告過。是否得到毛澤東的同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姚文元為江青出了大力,“第一夫人”也就為之力薦。

五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發出檔案,向全黨通告正式成立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顧問康生、陶鑄,第一副組長江青,副組長王任重、劉志堅、張春橋,組員謝鏜忠、尹達、王力、關鋒、戚本禹、穆欣、姚文元,全組正式成員十四人。後來,又補充四人,即郭影秋(代表中共中央華北局)、鄭季翹(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楊植霖(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劉文珍(代表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央文革隸屬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從此,張春橋和姚文元從上海調往北京,與江青結幫——在此之前,江青與張春橋在“京劇革命”中開始勾結,而在批判《海瑞罷官》中,姚文元加入了江、張聯盟。

對於姚文元來說,他靠批胡風嶄露頭角,靠《錄以備考》成為“新星”,靠批《海瑞罷官》步入政界。一句話,此人是靠“大批判”起家,是靠踩著別人的腦袋往上爬的。

就在張春橋忙著為江青張羅《紀要》的時候,姚文元銷蹤匿跡。他,另負重命——打掉吳晗的“援軍”……

瞄準鄧拓

在姚文元的書桌上,《海瑞罷官》劇本以及明史已被撂在一邊,代之以鄧拓寫的《燕山夜話》和鄧拓、吳晗、廖沫沙三人合寫的《三家村札記》。“金棍子”要從打吳晗轉向打鄧拓和廖沫沙了。

說實在的,姚文元本來對鄧拓頗為敬佩,對《燕山夜話》深為讚賞。

一九六二年,姚文元曾給上海人民出版社寫過這麼一封信:

編輯同志:

準備把自己這三年來寫的雜文、短論,選其在當前現實意義、思想意義較大(即能鼓舞情緒、提高認識的),編一本類似《燕山夜話》那樣的雜文集,並取一個有趣而有意義的名字(如《蟹的雜感》),想把它寄給你們,不知你們是否接受這樣的稿件?

敬禮

姚文元5月30日

這封信清楚地表明:“鄧拓北呼,姚文元南應。他要步《燕山夜話》的後塵,出版”上海版“的《燕山夜話》。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姚文元“反戈一擊”,把《燕山夜話》當作“大批判”的箭靶了。就連張春橋也是如此。當年,當鄧拓擔任《晉察冀日報》社社長之時,張春橋任副總編輯,曾一起共事。如今,為了順應“階級”的需要,全然不顧這些了。

又一番“對外保密”。經過幾次修改,經過江青、張春橋動筆斧定,由江青把大字本送到毛澤東手中。

標題:《評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黑店“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的反動本質》。

署名:姚文元。

毛澤東閱畢,拿起鉛筆,思索了一下。他覺得標題過於冗長,便寫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