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中國方面人承認,正是在這次海戰之後,中國海軍才真正的成長成為一支令人恐懼的海上力量,讓中國從一個海軍弱國從精神到經驗都完成質變的海上強國。
我的這本回憶錄在某種程度上,涵蓋了加里曼海、奧古斯塔港海戰和關島海戰的被襲擊方的大量素材,我在戰俘營中採訪的人物超過了一千二百名,甚至在戰後補充了中國方面提供的素材,並且允許我和劉一起採訪當時的中國部分參戰人員,人數超過六百多名,包括當時奧古斯塔港戰役挑起者的獨立團團長石繼平和戰區司令彭穿石以及軍區司令熊普亮。中國方面甚至在後期允許我進入他們的軍史記錄工作組中一同工作,以一名從英美角度研究者協助他們的軍史資料記錄。在那裡,我以一個特殊的身份翻閱了大量中國方面暫時保密的作戰資料,這些資料在戰後得到了一定的解密,而我的這本作品也正是那個時候得以完成出版。
之後,我這本和劉一起完成的回憶錄成為了記錄三次海戰以及部分地面作戰的最全、最樣實的記錄作品,成為了戰後很多戰史學家還有影視作品的研究追逐參考物件。這本回憶錄原本只想寫八十萬字左右,但真正到截稿之時,光采訪的初稿記錄就超過了一千萬字,收集圖片資料七千多張,記錄、查閱各方影像資料長達四十多個小時,寫作時間跨度四年直至戰爭結束後才完成,以至於絕大多數戰俘返回後我仍舊留在中國繼續完成著這本作品,成為了當之無愧研究這幾次戰役的最好史料回憶錄。
這本作品的問世,其豐厚的稿費和多次再版收入為我後半生的生活帶來的不錯的收入,但是我在頂著這個海戰史學家的頭銜下,我仍舊喜歡在海上乘坐海輪觀望一切的生活,雖然在此之後仍舊有過數次的冒險甚至瀕臨死亡險境以至於有人說我是最幸運的海上幸運兒,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
本篇摘錄自《二十世紀遠東大海戰》回憶錄第一篇。
第六百八十九章 遠東海戰(二)
不管此次海戰中,飛行員、地勤人員、導彈艦人員累到戰後手抽筋,只是這些軍艦大部分還能抽調出其他崗位的水兵前來幫忙,雖然技術性不如專職計程車兵,可幫個體力活對於這些身強力壯精力過剩亢奮過頭的棒小夥們來並不是什麼難事。而真正在當天作戰中,整艦綜合度最為疲勞的是平日裡最不起眼的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水兵們。
每艘導彈艦、航母還有護航的驅逐艦基本上有著自身特定的作戰任務,全艦多半隻要保證本艦各機能機構發揮出應有的戰力就可以了,而且縱觀各作戰艦船小夥子們都乾的不錯,各作戰艦船的棒小夥們都發揮出應有戰力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戰鬥力。
而各作戰艦船發揮出比平時更高效的戰鬥力也就意味著彈藥消耗比平日要快很多,這一艘、兩艘倒不要緊,要緊的是當十幾艘導彈艦,數艘航母出現這樣情況的話,就意味著遠征艦隊中的那些補給艦要比計劃中還要數倍強度的完成原定的作戰補給任務。
“嘟~~”的一聲悠長而又渾厚的汽笛聲,三等兵鄭光欣迅速的將遠洋補給艦上的油管透過剛剛架設好的補給塔線傳輸過去,平日裡高高的航母在今天總是讓鄭光欣仰望羨慕不已,但是今天,高高的航母似乎在鄭光欣所在的遠洋補給艦船前矮了三分。只見那邊的水手將油管接到通向航母內部航空燃油油庫的管道頭上,伸手示意安裝完畢後,鄭光欣身邊的二級士官長迅速的開動輸油泵,大量的航空燃油透過管道迅速的注入到航母內部。而不遠處的彈藥輸送線上,一箱箱裝載著各式炸彈、航彈、魚雷的箱子正不斷的往航母上運送過去。
“鄭光欣,這邊暫時沒有你的事了,艦艦後面現在搞兩橫一縱的並給作業,那邊需要人手,你過去幫忙。”士官長見油料已經開始加註,便吩咐讓鄭光欣到艦艦處去幫忙。鄭光欣三步並做兩步的快跑到艦艦處,此時艦艦正開來一艘為遠征艦隊補給油料的油輪,而在自己遠洋綜合補給船的另一邊,另外一艘導彈艦同樣正在自己船隻的另外一側進行著彈藥補給作業。兩橫一縱,就是補給艦兩個橫面上均有船隻同時進行補給,而後面的一縱,指的就是即將從後面跟上為補給艦油庫補充油料的那艘油輪。
從補給艦船誕生存在於中國海軍之日起,海上補給作業就一直是中國海軍同樣孜孜不倦研究、訓練的一個物件。從最初的只能保證單艘軍艦單側定向補給作業,到後來的多向補給能力,再發展到雙橫向同時補給作業,最後發展到現在的兩橫一縱同時補給作業,這期間的過程和歷程對於中國海軍補給船上的水兵來說,也是一次次在科學技術、裝備更新還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