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第一次炮擊幾萬發炮彈,以後每天打1000發,準備先打三個月。以後怎麼辦,走一步看一步。”
這一天的軍委擴大會議,是毛澤東最後一次親自決策和部署重大戰爭行動。一篇洋洋灑灑的開場白,已經明晰簡要勾勒出他的戰略意圖和戰術原則。而他常勝的奧妙和指揮的精髓從來是在戰略上藐視故人,面對強故,敢於應戰,不退縮,不手軟;在戰術上重視敵人,謹慎從事,量力而行,知己知彼,不打無把握之仗。如果把他此次作戰的戰略戰術概括為“透過打蔣而打美;既要打疼蔣又要避免與美直接作戰”,可以想象,掌握好其中的“度”是達成目的的關鍵,而這個“度”之中,又隱含著多少駕馭大勢的高超技藝和有聲有色的戲劇性啊!正因為如此,“炮擊金門”作為一篇相當奇特玄妙的大文章,為毛澤東富有傳奇色彩的軍事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亦成為中國及世界軍事史上頗具研討價值的經典之作。
毛澤東講畢,起身告辭。
具體計劃部署像一份考卷留給了眾將領。
高階將領們用熱烈的掌聲表示對於最高統帥的支援和信賴。
人們興奮地交頭接耳,“懲罰老蔣,牽制美帝”——此次大規模炮擊的兩大目標已經明確。
也有人提出,打上三個月以後再做什麼?毛澤東沒有講。按照邏輯,炮擊即便不是解放臺灣、澎湖的序曲,起碼也是拿下金門、馬祖的前奏。待到了炮擊正式展開,今天在座的許多將領才逐漸理解,毛澤東的“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