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是整個欄目每個封頁每個欄目都經歷了反覆不斷的變更。因為並沒有日報頭條各頁面都展示在牆上接受大家的批評之後加以修補。

因為這是一份全新的報紙因此沒有什麼不可以更改的地方。並沒有人提出這樣的警告說什麼“我們以前不是這麼做的”而正是這樣的話才使得現存的許多運作受到限制的。

我們的目標是要在4月份印製數千個紙型的兩個不同版本然後拿到潛在讀者、廣告客戶、思想評論人和媒體面前進行檢驗。

在開發紙型的最後一個月我抑制不住自己完全投入其中。任何重要的事情我都不願留給機會也不願留給別人的判斷。我反覆閱讀紙型裡面的大部分故事拿回去讓他們重寫。有些記者不太瞭解我他們發現執行長竟然會直接參與故事的編輯並非所有記者都喜歡我來幹這樣的事情。

有些故事反覆寫了10多次才讓我滿意。這讓許多記者都快要發瘋了。有時候我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是當我看到了那樣的文章時我會認出他們的不足。

把隨筆作者改造成記者

《今日美國》簡明的寫作風格就是從這些練習中養成的。用最少的字說出最大量的事實。有些記者就是無法根據這樣的方法寫文章。他們認為自己是隨筆作者而非記者。《今日美國》最早的記者隊伍約有15%都離開了因為他們無法調整自己的寫作風格。

紙型準備好以後我們拿去公開發行發行的方法跟我們各地報紙最初發行的方法完全不一樣。

例如1966年在佛羅里達《今日》的紙型是在秘密的氣氛中印製的。那些紙型的印刷是供內部實習之用以便更容易過渡到真正的報紙。

《今日美國》的紙型有多重不同目的:

*讓媒體注意到這份可能的新日報。

*讓業界與政府裡面的一些思想評論者談論這份報紙。

*讓廣告客戶的決策人思考這份報紙。

*最重要的是要看看潛在讀者對此有什麼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