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殷謙作序
【一部能使人獲得精神成熟的小說】
當今媒體娛樂化的時代,我們的大腦遭受著娛樂圈是是非非妖魔化的、空前的洗禮,很多人變得恌躁了,靈魂得病了;所以娛樂圈需要我們冷靜客觀地關注,我的知識型的娛樂評論始終堅持批評為原則,箇中因由不言而喻,那就是,幾乎主宰著我們時代未成年人精神和思想的娛樂圈需要淨化,需要滅火,需要消毒。
不要以為我說的是閒話,至少在這篇為青年作者譚國瑞所著《迷失的子彈》一書的序中,我要告訴大家,現在多有批次生產的敗壞讀者情緒的拙劣之作,染神亂志,肆意地掠奪著我們的尊嚴,恣縱地損毀著我們的人格;在這個庸俗和淺薄的價值觀佔上風的時代,所有粗糙、鄙俗和虛假的消極寫作必然是流行的寫作模式,讀罷輒作數日惡,往往這樣迎合市場的作品還被諸多評論家錦上添花地大書特書一番,溢言虛美令人怏怏不樂,不但傷害了讀者,而且打擊了讀者的信心,辜負了讀者的信任,讀者深切地體驗到了被評論家欺騙,被作家戲弄的複雜感受。而這一次不同,我看到了這樣鼓舞人心、激發鬥志的小說,讀罷意似花開花落,心隨雲捲雲舒,令人志驕氣盈。
譚國瑞的《迷失的子彈》是一部軍旅小說,主要講述我國維和部隊在外國執行維和任務時所遇到和發生的一些事情。這部小說的優秀並不在於它娓娓動聽地在講述什麼,而是在於它記錄著情感世界和無數精神的珍貴歷程讓人難忘。在瞭解了譚國瑞之後,才發現這位年輕的作者是我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人。也許是作者的經歷特殊,經受過常人沒有經歷過的坎坷和艱難,這使他對人性中的醜陋、庸俗的一面有著深入的觀察和認識,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殘缺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作者以親身經歷的故事作為寫作的資料,並賦予它們以豐富的人情味和詩意。不難看出,作者是想透過自己的作品,讓人們認識到中國軍人的錚錚骨氣,認識到中國軍人的氣魄和冰魂,用這些大人物那種為了世界和平而奉獻出的大無畏的精神,來改變現實生活中那些“小人物”的氣質和教養;進行生活革新的探索,關心生活的意義,這正是作者最根本的特點,想了解這一點,不妨靜下心來讀他的這部長篇小說《迷失的子彈》。
譚國瑞是誠實的,他確實只寫自己熟悉的事:“奈及利亞軍人比較高大,而且有些傲氣,他們和你說話基本都是板著臉,不像巴基斯坦的那麼高興,可能是長期戰爭讓他們已經冷血。”——他以不乏詩意且又冷靜、不乏同情且又尖銳的方式敘寫人物,他總是向讀者揭示某些裝腔作勢和虛偽做作的東西。譚國瑞的《迷失的子彈》初看時會讓人感到有一種單薄的感覺,好像一切的描述都那麼簡單扼要,其實這正是這部小說的特點之一。並不是每一部小說都要求文采華麗或敘寫繁文,小說就是講故事,只要故事明白,能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懾,我想無論如何寫都是小說修辭經驗和創作策略上的問題,這絲毫不會減弱一部優秀小說對讀者的影響力。
《迷失的子彈》是一部好的小說,之所以好,是因為這部小說在事象之上蘊涵著意義的芬芳,在故事中包含著意味深長的主題。“李剛一手把著方向盤,一手擎著機槍,不斷的朝敵群掃射,突然一顆炮彈落下,車子翻了幾個跟頭栽倒在地……”,你無法想象這種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場面會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真實場景,譚國瑞透過逼真的描述,展現出一個我們在現實中無法看到的真實的戰爭場面。“‘我們走出國門代表的不是個人,是中國軍隊,是祖國。我們不是去那裡享福,是維護和平,甚至會犧牲生命,但我們永遠是祖國的驕傲!’……”,這些蕩氣迴腸的描述,真正體現了中國維和軍人的英武豪邁以及氣逾霄漢的英雄氣概。當然,作者對恐怖的戰爭和殘酷的殺戮深惡痛絕,“戰亂的國家,反動勢力大發淫威,罪惡的槍管隨時都在殘害無辜的生命,此時被賦予正義的子彈也顯得柔弱無力,在炮火與硝煙的籠罩下迷失了方向……密集的子彈,來回穿梭,傷害人的性命。年邁的老人、柔弱的婦女、剛出生的嬰兒都成了槍的靶子,就連無辜的牆壁、電線杆包括所有能被子彈觸及到的東西全都受到傷害。”同時作者也表示深深的擔憂:“為什麼?難道擁有子彈的人就可以肆意妄為嗎?”作者明顯在隱示讀者尋繹釀成災禍的內在而複雜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在我們時代,“個人慾望化寫作”以及“身體寫作”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文學信念,譚國瑞面對人類、苦難的精神立場和他的介入性的寫作姿態確實難能可貴。
在這部《迷失的子彈》小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