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臣埽�揮幸壞閔砦�爍傅拇勸�妥�兀歡雲拮櫻��且不崆嵋椎厙閾鉤鱟約旱木�窶��茨鷦焱純啵��煌�醋約菏欽庾�貌蝗菀捉ㄔ炱鵠吹那楦新ビ畹畝チ褐�簧踔煉閱曷醯母改福��且不岫鈉�嫫���還�降厴撕ψ派����低持幸丫�呦蛩ト醯納磧啊!�

這也算中年人嗎?真讓大家慚愧。

我一直認為,某個時期,某個社會,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壞不到哪裡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記了自己是中年。

忘記中年可能是人生最慘重的損失。在中年,青澀的生命之果變得如此豐滿,喧鬧的人生搏鬥沉澱成雍容華貴,沉重的社會責任已經溶解為日常的生活情態,常常遊離、矛盾的身心靈肉,只有此刻才全然和諧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中年總是很忙,因此中年也總是過得飛快,來不及自我欣賞就到了老年。匆忙中的美由生命自身灌溉,因此即便在無意間也總是體現得最為真實和完滿。失去了中年的美,緊繃繃地兀自穿著少女健美服,或沙啞啞地提早打著老年權威腔,實在太不值得。作弄自己倒也罷了,活生生造成了人類的生態浪費,真不應該。

老年:如詩的年歲

終於到了老年。

老年是如詩的年歲。這種說法不是為了奉承長輩。

中年太實際、太繁忙,在整體上算不得詩,想來不難理解;青年時代常常被詩化,但青年時代的詩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標準,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詩。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瞭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奏構成了一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

除了部分命苦的老人,在一般情況下,老年歲月總是比較悠閒,總是能夠沒有功利地重新面對自然,總是漫步在回憶的原野,而這一切,都是詩和文學的特質所在。老年人可能不會寫詩或已經不再寫詩,但他們卻以詩的方式生存著。看街市忙碌,看後輩來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綠,而思緒則時斷時續、時喜時悲、時真時幻。

當然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生理障礙,但即便障礙也構成一種讓人仰視的形態,就像我們面對枝幹斑駁的老樹,老樹上的枯藤殘葉,也會感到一種深厚的美。

我想,對老年人最大的不恭,是故意諱言他的老。好像老有什麼錯,丟了什麼醜。一見面都說“不老,不老”,這真讓老人委屈。

隨之而來,人們喜歡用其它年齡階段的標準來要求老人,揚其之短避其之長,似褒實貶。對於紛擾複雜的現代事務,即使是尋常家務事吧,不少家庭為了避免中年層次的多重糾紛,也要老人決斷和把關,每每把老人說成是全家腦子最清楚的人,無可替代;時間一長,連老人自己也迷惑了,真覺得全家越來越離不開他,哪怕是兒輩作息,孫輩隱私,稍有不知便大發雷霆。我有一個青年朋友為了表達對父母真誠的孝敬,在事業有成之後,不僅把老人接來同住,而且事無鉅細一一稟報,聽取指令,營造出一種傳統家庭的倫理氣氛。但這樣還不到一年,這位青年朋友也就完全失去了個人生活的任何自由,不要說戀愛約會,就連與同性友人較長時間的敘談也會造成兩位老人的寢食不安。兩代人的關係,因不必要的交錯滲透而變得彼此敏感,僵持不下。

在中國這樣一個儒家傳統源遠流長的社會環境中,這種硬把老人拉入主體結構的悲喜劇隨處可見。大家幾乎公認,在這件事上顯得特別殘忍的例子是電影界,只要有稍為重大的儀式,代表中國電影界上場的居然都是離開影壇達四十年之久的龍鍾老人。不是表彰他們四十年前的辛勞,而是請他們代表當代,這實在是對他們的糟踐。這些老人本來應該是坐在舒適的居所裡,偶爾開啟電視稍稍地看幾眼這種儀式就足夠了,他們有這種資格,早已不必再麻煩他們粉墨登場。同樣的事例,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林懷民先生的“雲門舞集”在當今亞洲舞蹈界的領先地位,有一位舞蹈研究者撰文表示異議,說我如此評價一箇中年舞蹈家,把我國老一代的舞蹈家往哪兒擺?對此我沒有回答,但在心裡卻想,老一代舞蹈家已經這麼年邁,何苦再推著他們到中心舞臺上揚臂抬腿,去與中年人爭勝?請放了他們吧。

把老年人推到第一線的習慣,對很多老年人產生了嚴重的誤導。有的老年人果真到那裡起勁地排名爭勝了,當然往往是越排越氣,越爭越恨,結果使整個晚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