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罷官家居時,皇太極逐漸穩定局勢。他見最棘手的對手已去,趁機降服蒙古諸部,並棄稱汗,堂而皇之稱皇帝。袁崇煥回任後,因為兵變,軍隊有待重整,無力開戰,打算重新借和談以為緩兵之計。他致書皇太極說明此意。袁崇煥提出和談條件,要皇太極先除去帝號,恢復稱汗。
皇太極對袁崇煥的復出很警惕,當時的形勢對滿洲並不利,如果錯過這一議和時機,袁崇煥揮師北上,自己很可能難以阻擋。皇太極也打算利用和談強化自身,鞏固遼瀋,富國強兵,時機一到,就可“破竹長驅”。因此,他對袁崇煥的提議積極回應,顯示出極大的誠意,表示甘願稱汗,自居為明朝藩邦。在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先後發出八封議和書信,其中給袁崇煥的六封,給明朝諸大臣的兩封。他提出的議和條件一是劃定兩國國界,二是明朝給後金鑄造金國汗印,三是講定修和之禮數目。袁崇煥回書說,和議之事“非一言可盡”,必須上奏朝廷方可。
但崇禎帝當時正年輕氣盛,著眼中興,對滿清堅持不承認政策,不認同其地位,不與之交易,認為滿洲是藩屬,與之議和有損國威,一定要滅之恢復疆土。明朝與女真的此次議和也告失敗,喪失了最後一次調整自己的良機。此後直至明朝覆亡,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
袁崇煥案 三(3)
在與皇太極和談的同時,袁崇煥著手整飭遼東的防務,加緊訓練軍隊,並上疏請不再設遼東巡撫,同時把寧遠、錦州合為一鎮,由祖大壽駐守錦州,何可剛駐守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己則鎮守寧遠總攬全域性。
崇禎二年(1629年)閏四月,朝廷以春秋兩防的功績加袁崇煥太子少保頭銜,從一品,比兵部尚書還高一級,同時賜蟒衣、銀幣,蔭錦衣千戶。袁崇煥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致力於遼東軍務,不久,他又做了一件令朝野震驚的大事,那就是用手中的尚方寶劍斬殺了另一個持有尚方寶劍的將領——毛文龍。
txt小說上傳分享
袁崇煥案 四(1)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祖籍在山西太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司。他原先不事產業,經常賭博,漸成無賴之徒,因有個舅舅在兵部做官,被推薦為都司,到遼東去投總兵李成梁,隨軍出援朝鮮,負責製造火藥兵械,得到嘉獎。遼東失陷後,他帶百餘人以朝鮮為根據地,打打游擊,不時侵擾後金軍後背。天啟元年(1621年)七月,毛文龍帶領200餘人偷襲了後金的鎮江城(今遼寧丹東九連城),取得勝利,成為當時少有的勝仗,從此聲名大噪,被封為東江總兵,加左都督,賜尚方劍,掛將軍印,設軍鎮於皮島。
皮島又稱椴島、椵島,位於鴨綠江口之南,距朝鮮本土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顯要。遼陽、瀋陽失陷後,河東遼民多逃島中。毛文龍在那裡建房、練兵、徵稅,還與過往客商開展貿易,使之成為一塊基地。朝廷特別為他設立一個軍區,叫東江鎮,以毛文龍為總兵,劃撥糧餉。因當時袁崇煥還沒有名氣,毛文龍成為惟一能與後金軍相持的人物,很受朝廷器重,甚至有人說:國家只要有兩個毛文龍,就可以恢復遼地,擒努爾哈赤。
毛文龍以東江為基地,常常發動小股士兵,襲擾後金軍營。儘管幾次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卻像只跳蚤攪擾得滿軍不得安寧,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孰料,毛文龍佔據皮島後,因後金沒有水軍,安全感大增,過起了海外天子的日子,不再出兵騷擾後金,而且做起生意,徵收商船通行稅,又派人去後金轄區挖人參。同時他還保持與北京的聯絡,不時上疏,誇大自己的功勞和艱苦,邀功請賞,向朝廷索要糧餉。有一次,他竟把斬殺六人說成斬殺六萬,甚至殺百姓以充後金兵數。他還向附近的朝鮮索要錢糧,理由是幫其阻擊金兵,要出保護費。朝鮮作為附屬國,只得依從。這樣,毛文龍在皮島沒有起到應有的軍事作用,錢卻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他也沒忘記拉攏朝中諸臣,送給魏忠賢及其黨羽大量賄賂,許多大臣都為他撐腰說話。御史麥之龍彈劾毛文龍擅權專用,也被魏忠賢處死。據說,後來的歷史學家在“滿文秘檔”中還發現了他與後金往來的密信,毛文龍在密信中與皇太極議降,說“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從兩面夾攻,則大事可定矣”,在另一封密信中又稱“爾率兵前來,我為內應,如此則取之易如反掌”。當然這已是後來知曉的事了。
毛文龍逐漸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崇禎剛剛即位,毛文龍即上疏,措辭激烈,說自己“七年苦楚,百事勤勞,有不平者事五”,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