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那等情分,先帝這一去,娘娘不知要如何傷心呢。”然後,餘幸壓低聲音道,“我是替娘娘擔心凌娘娘。”
餘太太微微一笑,“這再不必擔心的,先帝一去,凌娘娘便奉先帝遺旨,殉了先帝。”
餘幸那臉上的神色,不是吃驚,簡直是震驚了,萬沒想到先帝竟有些遺旨留下。接著,就聽祖母道,“非但凌娘娘,就是先太皇貴太妃,也去了。”
餘幸算是遠房外戚,因孃家與皇后,不,太后孃家是姻親,她又是在帝都長大,對帝都權貴與宮裡娘娘也算認識,就不曉得這太皇貴太妃是哪個,餘幸道,“難道是太宗時的趙娘娘、謝娘娘?”這兩位是太宗時的貴妃,很得太宗皇帝寵愛?
餘太太道,“是太宗皇帝之母。”
餘幸的眼珠子險沒從眼眶裡掉出來,這位說來應該是謝太后的太婆婆,先胡氏太皇太后,就是這位老人家,與謝太后多年不睦,謝太后做皇后時,這位老人家因傷心兒子太宗皇帝之死,悲透過度中了風。只是,不管是中風還是死了,太宗皇帝活著時,扶親孃做了太后,先帝登基時,這是先帝嫡親的祖母,便是太皇太后,這怎麼成了太皇貴太妃了呢?
這,這,妃子的位份有跌的?從沒聽說太皇太后的位份還有跌的呀!
這事兒,叫餘太太說來也十分感慨,道,“是你爹寫信來說,太.祖皇帝之母程太后臨終前留有親筆遺詔,說胡氏太皇貴太妃,出身卑微,不堪太后位,斷不可為正室。”太.祖皇帝乃太宗皇帝之親爹,所以,程氏太后也就是胡氏的婆婆,這位程氏太后甚至在兒子太\祖皇帝過逝後,攝政直至過逝。程氏太后過逝時,太宗皇代年僅八歲,之後是程氏太后之女輔聖公主掌政,一直到太宗皇帝成年。而這位輔聖公主,便是朝雲道長之母,也是謝太后嫡親的外祖母。由此可見,朝雲道長於皇室中的地位,東穆開國太\祖皇帝,是他嫡親的舅舅。朝雲道長的母親、外祖母,都是曾經權掌天下之人。所以,要論皇戚,朝雲道長絕對是皇戚中的皇戚。
只是,恐怕叫朝雲道長這位皇戚中的皇戚,也猜不透帝都當是何等的風起雲湧,方能令新君生母殉葬,令太宗生母由太皇太后之位,降至太皇貴太妃之位了。
餘幸在祖母這裡聽了一肚子皇室事件,這不算什麼秘聞,只是北昌府離帝都遠,故而知道的人少罷了。餘幸知道了,先同丈夫叨叨了一回,阿冽現在一門心思備考秋闈,只是“嗯,啊”的聽媳婦說了一通,捧場很不熱情。餘幸沒說過癮,又不願意跟婆婆、太婆婆說,兩位長輩也不在懂皇室到底是個怎麼回事啊。她就想起大姑姐來著,大姑姐還認了朝雲道長這位皇戚中的皇戚為先生呢,這事兒,大姑姐絕對愛聽,於是,餘幸就在大姑姐過來婆家時,私下與大姑姐說了。
何子衿對於胡氏太皇太后降格為太皇貴太妃啥的,唯有一嘆,她記得那位老人家,一看就是個苦出身,那位老人家賞了她一個極璀璨的瓔珞。只是,她到底不懂皇室紛爭,故而,惟此一嘆罷了。聽到凌娘娘被殉了先帝,何子衿當下是連辦女學的心都沒了。
琢磨了有三天,才將這事同阿念說了。
阿念良久方道了一句,“好在國喪期間,只當是一併穿了孝吧。”擇日帶著媳婦去廟裡做了回道場,何子衿見阿念把親爹的靈牌都做出來了,不禁道,“徐先生還在世的吧。”
阿念把生母的牌位擦了擦,道,“她原是個有大野心的人,我未料到先帝竟令她殉葬,她大野心未能成就,先時舊恨自然要報的。若所料未差,徐先生當已不在人世了。”添了百兩香油錢,請了廟裡和尚給生父生母唸了回往生經。
何子衿都不曉得當如何安慰阿念,或者,阿念也不需安慰。
夫妻二人回程時,阿念輕聲道,“真慶幸,沒活成他們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