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章 北昌行之七十一

第383章

阿念與子衿姐姐從廟裡出來,就去朝雲師傅那裡接阿曦和雙胞胎, 阿曦正在跟雙胞胎玩兒, 阿曦一見爹孃來了,扔下雙胞胎就跑過去, 把雙胞胎急的,咿咿啞啞喊個不停。

阿曦跟爹孃撒過嬌, 又跑回去抱雙胞胎,她自小就是個力氣大, 抄起阿昀往肩上一放,阿昀給姐姐折騰慣了, 兩隻小手就拽緊了姐姐的衣裳, 然後, 阿晏自發坐到姐姐腳面上, 阿曦腳往上一送,腿微屈,阿晏就坐姐姐膝上過了, 然後, 阿曦伸手一抓,就把阿晏夾胳膊下去了。

阿曦就這麼一扛一夾的,把雙胞胎送她爹孃跟前去了。

她爹她娘一人接了一個,她娘道,“要不聞道師兄都說你根骨好哪。”看她閨女扛抱雙胞胎的手法,多麼的與眾不同啊。

阿念剛把頭上冷汗擦乾,同閨女道,“阿曦啊,以後可不能這樣抱弟弟啊,抱完一個,回頭再抱一個。弟弟小呢,摔了怎麼辦?”

阿曦道,“怎麼可能摔著呀,我小心著哪。是不是?臭昀臭晏?”曲指撓弟弟們的小白腳丫,把阿昀阿晏逗得咯咯直笑。

五月豔陽之下,阿念伸手輕輕給閨女抹去鼻尖兒的小汗珠,也不禁笑了起來。

就此道場之後,阿念終生未再提及生父生母半句。

好吧,子衿姐姐也不想再提自己公婆之事,死都死了,燒幾柱香儘儘心就是,至於他們本身的事蹟,完全不必後人知曉。

子衿姐姐繼續自己的女學招生工作。

原是約了周太太見面,因有了凌娘娘殉葬之事,只得推遲到了今日。何子衿笑道,“先時相約,奈何家中突然有事,以至今日方與太太相見。”

周太太是位年約四旬的青裙女子,一身青裙,通身並無金珠玉寶之物,只是髮間一支玉色尋常的翠玉簪子,但其人收拾的極為清爽,相貌間猶可見年輕時的清秀,聞此言微微一笑道,“可見,我與太太的緣法在今日。”

何子衿並未先說女學之事,而是與周太太說起北昌府的風景人情以至於歷史淵源來。周太太是知曉何子衿要辦女學的,她既是想聘女先生,還提前做了些準備。她以往也曾受聘於大戶人家,女誡什麼的,也是教過的。不想這位同知太太並不問教習之事,反是說起北昌府來。周太太自幼在北昌府長大,於此地自然熟悉,再加上她通曉詩書,對於北昌府的歷史也知之頗深。

何子衿本也是個愛觀書讀遊記之人,來北昌府這好幾年了,說起北昌府的歷史典故來,倒是頗能同周太太說到一處去。周太太笑道,“北昌府雖地處邊關,氣侯苦寒,農人播種,只得一季,不比江南一年可收兩季稻穀。不過,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不瞞您,我少時還曾與家父隨著商隊去過北涼,也曾與家父下過江南,後來成親嫁人,便再未出過北昌府了。”

周太太的事情,何子衿也打聽過一些,她青年喪夫後並未再嫁,一直倚著孃家生活,這年頭,女人靠著孃家也不是太容易。周太太母親周家老太太活著時,周太太在孃家尚可,後來,周老太太過逝,周太太便自孃家搬了出來,受聘於大戶人家做過幾年教習。

何子衿就又問了些周太太對於女學的看法,周太太道,“不瞞您,家兄與我說您欲辦女學之事。我在家也想過一些,人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說到底,不說大戶人家,便是平民百姓,女孩子倘能識得幾個字,說親時也能加重些身份。才德才德,世間對女子要求,以德為先,可能與德相提並論的,唯才而已。今女人不必與男子那般學得文武藝,授與帝王家,女學依我所見,能教女孩子一個明白,便是功德。”

何子衿與周太太一直說了半日,中午留周太太用過飯,與周太太道,“我託令兄幫我設計書院的圖樣,太太有空,可代我先看一看,倘哪裡有需改進之處,只管過來與我說。”

周太太笑道,“必不負您所託。”

何子衿命丸子捧上一個匣子,與周太太道,“書院雖還在準備,既已談妥,這是三月月銀,還請收下。”

周太太並未接這月銀,道,“我既受聘於女學,自當是從上課之日起方好算月銀的。”

何子衿笑道,“我看太太是個爽快人,我家裡事務頗忙,書院建造,怕是沒有太多時間盯著,這本就是咱們的書院,也還想請太太當個監工,把一把書院修造的程序。再者,如今雖還未開始授課,也需準備教材教案,一時需花費時間精力。您只管收著,收了月銀,以後便稱周先生了。”

周太太笑,“如此,便不與山長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