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陳玉清升任淮城市副市長。之後又再到調海州市擔任市長,她在縣委書記與副市長的任上都沒有幹滿一屆。堪稱是一路坐直升飛機升任到現在海州市市長的位置,升職速度令人咋舌。
陳玉清比海州市委書記薛紹華稍晚到海州任職,作為兩個海州市的主要領導,陳玉清和薛紹華的施政理念並不一樣。市委書記薛紹華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海州臨港的優勢。重點發展臨港開發區,使其成為海州灣經濟帶的龍頭,這一點與包飛揚對海州市臨港經濟開發區未來發展整體的產業規劃不謀而合,所以薛紹華也一直大力支援包飛揚的工作。而市長陳玉清則認為海州北面有琴島港,南邊有滬城港,海州港要想跟它們這兩大港口競爭,就必須充分利用穿越過海州市之中的亞歐鐵路的作用,充分發揮路橋經濟帶橋頭堡的作用。
兩個人的想法其實中間也有互通的地方,無論是強調海州灣。還是強調歐亞鐵路,都必須利用海州港的優勢。不過兩個人的著眼點又不同,薛紹華是想依託優良的深港港口優勢發展臨港大工業。由此來帶動海州港的興起與對周邊的經濟輻射能力,因此著眼於鋼鐵、煉化、造船、電力等臨港重型大工業。而陳玉清則希望利用歐亞鐵路的優勢,發展紡織、機電、電子、機械加工等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一方面利用沿線的資源,利用華夏比較低廉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展勞動密集產業和產品出口,另外一方面則利用海州的地理和交通優勢。將生產的產品輸送到內地各個城市,陳玉清認為這樣做更切合海州的實際。而不是好大喜功,不從實際出發,就想上一些大專案。
在前兩年,薛紹華一方面爭取引進大專案,施行自己對海州發展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支援市長陳玉清發展她的加工製造路線,畢竟政府主管經濟事務,直接的影響更大。但是兩人也經常會因為本地經濟發展的工作中一些選擇問題發生衝突,說起來海州市的這兩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其實關係並不算是很融洽。縱觀歷史成績,海州過去兩年發展的情況還算不錯,但是距離薛紹華和陳玉清兩人預計中理想的目標都有明顯的差距,無論是臨港工業還是加工製造業的發展規模都不盡如人意,兩人都認為是對方施政理念拖了海州市經濟發展的後腿,導致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不過薛紹華到底是海州市一把手,從政經驗又比較豐富,逐漸在海州市掌控了主要局面。他幾次三番地找江北省省委書記王虹鋒,將包飛揚從望海縣要了過來但是海州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主任就是對其已經在海州政壇佔據上風的最好證明。薛紹華也正是準備倚靠包飛揚這個被自己好不容易挖來的這個能力出眾的人才,在臨港工業專案上大幹一場。對這次組團赴東南亞進行招商工作,薛紹華也寄予了厚望,正是他力排眾議,給了開發區三個寶貴的名額。只是薛紹華沒有想到,在包飛揚帶隊下,臨港經濟開發區到東南亞招商的成績會那麼慘淡。
“小包,聽說你今年還不滿二十五週歲?”陳玉清坐在辦公桌後面,微微抬起頭,表情非常嚴肅地看著包飛揚。
包飛揚不知道陳玉清為什麼忽然間問起他的年齡,他點了點頭:“我的生日比較小,到十二月才滿二十五週歲。”
“不到二十五歲的正處級地方一把手,你應該是全省,甚至全國獨一號。”陳玉清淡淡地說道,語氣中卻並沒有褒揚的意思。
在陳玉清心中看來,包飛揚之所以這麼年輕就能夠做到這樣的位置,不可能是因為自身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績而得到上級的提升和重任,這樣的小年輕無非是依靠家裡的背景,才能得以擔任單位實權一的手的職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不過就是拚爹嘛。
相對來說,陳玉清更欣賞有實幹才能的人,而不是有著背景庇護一路升官的紅二代之類,頓了一頓,她接著向包飛揚故意問道:“對了,你不是跟韓市長的招商團去東南亞了嗎,韓市長要明天才能回來,你怎麼就先回來了?”
包飛揚昨天就預約今天來見陳玉清彙報工作,陳玉清不可能不知道包飛揚已經提前回到海州市,這麼問顯然是對包飛揚回來後沒有向她報告表示不滿。(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九章 不感興趣
包飛揚心中自然清楚,向陳玉清解釋道:“市長,我幾天前就回國了,當時我聽說一些造船業方面的訊息,想要爭取一個造船專案落戶海州,所以就提前回來。今天我來,一是要向市長您彙報最近的工作,二就是彙報一下這件事。”
陳玉清可能是因為出身紀委幹部的原因,總是比較嚴肅,實際上她的面相並不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