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頭髮三丈長,洗完了頭她就像一個大蠶繭,這時她得把自己一點一點地從頭髮裡摘出來。”又如:“無數條人走的路,就像一束沒有絞緊的毛線,到了崎嶇的地方束緊成一團,到了空曠的地方就散開成一片。”王小波得自由聯想常常就是藉助著比喻鋪陳生髮,它是描繪人物的手段——虯髯公變扁了以後,他就無孔不入、無所不在了,“假如有門的話,他就可以從門縫底下滑進來;沒有門的話,他可以從牆頭上飄過去,就像風吹動的一幅床單飄過牆頭一樣。”它也是情節過渡的動力:今與昔、敘述者與被敘述者、此種情境與彼種情境,彼此都是對方的喻象或喻體。由於佯謬的語氣、雙關語、設問與明顯不合情理的回答,在這些特定的上下文語境中,明喻成為隱喻和反諷。

在嚴肅文學和實驗性作品面臨重重出版困難的今天,王小波是個不走運的小說家,至今國內尚未有一家出版社明確落實出版他的長篇三部曲。然而,小說手稿在多家出版社的編輯個人、在若干高校文藝批評的專業讀者那裡,贏得了強烈的好評。有論者預言,將來未必沒有人像研究喬伊斯、卡夫卡的作品那樣重視這部作品。就此而言,王小波是幸運的,因為,只有真正的好小說才會遭遇這一殊榮。

1993年11月16日

書包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跳下床來評《紅拂夜奔》/張世君(1)

作者:這篇書評是我在3年前寫的,那時我剛調到暨南大學不久,沒有住房,情緒忒低落。讀到友人曉明推薦的王小波的《紅拂夜奔》手稿,竟然對自己的生存困境也有了一種幽默,當即寫下這篇文字。可是由於某些禁忌,此書不得出版,我寫的這篇書評也不被刊物採用。3年後的今天,我剛剛分到了住房,卻突然得知王小波不幸仙逝,我震驚得不敢相信這個事實,這正是他寫作的高峰期呀!就像我有了住房一樣,他也該在中國大陸看到自己的小說集出版呀!又聞花城出版社以出版家的良心與魄力出版了未刪節的《紅拂夜奔》,王小波地下有靈當是一個慰藉。我從手稿中找出這篇書評的底稿,不加修改把它交給編輯,謹以此紀念王小波先生。

1997年5月6日於暨南園

我讀中國當代長篇小說不多,總以為花那麼多時間,還難得讀到一本好書,也就沒了興趣。說這話,顯然很有些得罪那些已經著名的和即將著名的當代小說家,也顯出自己的愚昧。可這就是我的現實生存狀態,我是個“工資很低,沒有住房”的教師,我得為餵飽我的女兒而奔忙。我愚昧,沒有工夫讀小說。摯友艾曉明博士向我推薦王小波的《紅拂夜奔》,並從千里之外的北京把電腦列印稿寄來廣州,說是可以從中獲得一種閱讀的樂趣和想象的解放。受朋友熱情的感染,我就拿起稿子來讀。誰知一讀就被勾住了,昨晚一氣讀完它,今早跳下床就來寫這篇書評。

《紅拂夜奔》,看這題目,知道歷史的讀者會以為它寫的就是隋末楊素家妓紅拂敬慕大軍事家李靖,私奔相從的風流逸事。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也沒有多大意思,現在地攤上多得是夠刺激、夠性感的讀物,何必要費腦筋去讀那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死人的愛情呢?早就化灰沒味了。這本書的有趣就在這裡,它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觀照歷史,又以歷史文化原型來建構現代小說的結構。歷史的重建和復歸在於人類有共同的心理品質、共同的生存狀態和共同的生存困境。正如王小波的序中所說:“我寫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人類自身的進化是在不斷迴圈、重演的歷史中進行的,唯有如此,那些世代相傳的古典名著才能震撼現代讀者的心靈,引起我們的共鳴;那些借鑑歷史原型的現代作品才能激發我們真正的興趣,使像我這樣讀當代小說不多的人開卷有益。王小波寫的就是這樣一部把歷史和現實進行雙向建構的小說,是一部讀時會心會趣,讀後要大聲喝彩“太棒了!”“太霸道了!”的書。

王小波採用荒誕、象徵、影射、黑色幽默、反諷、類比、還原等手法來寫他的小說,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現在寫著這個古代大科學家李靖的故事,也在煞費苦心地把各種隱喻、暗示、影射加進去。”書中把歷史和現實穿插交織在一起,古代主人公是李靖,現代主人公是大學教師王二。他倆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有驚人的相似,從而成為古今兩兄弟。

李靖是個發明家,他的各項發明不僅不被採用,反而因此受到迫害。他做不好知識分子就改行當流氓,得到婦女的青睞和滿城人的敬畏。他的學術著作不能出版就畫春宮畫,立竿見影賣大錢,備受書商和讀者的歡迎。他考數學博士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