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多種尺度陪襯或反襯一種情景。另一方面,王小波也顯示了感覺的敏銳和表達感覺的獨特風格。在×海鷹眼裡,我的傢伙醜極了,“從正面看像只沒睜開的眼睛,從側面像只剛出生的耗子”。“我躺在姓顏色的大學生身上時,覺得她像一堆新鮮的花瓣,冷颼颼的,有一種酸澀的香味。她的Ru房很漂亮,身體很強壯,在地上躺久了,會把地上的柴草絲沾起來。”這些地方,比喻很新奇,好像一種女子的裸體的雕塑,精緻而富有質感地表現了不同人物對性的感覺。在對城市、對景物的描寫中,也常常充滿了味覺、觸覺、嗅覺互動貫通的印象畫,令人拍掌叫絕的有一段是對豆腐廠廁所之臭的形容:“四季有四季的臭法,春天是一種新生的、朝氣蓬勃、辛辣的臭味,勢不可擋。夏天又騷又臭,非常的殺眼睛,鼻子的感覺退到第二位。秋天臭味蕭殺,有如堅冰,順風臭出十里。冬天臭味粘稠,有如糨糊。”作者由此生髮想象,繼而聯想到人的命運,人在臭味之流中如五線譜上的音符,如溼被套,乃至於將出入臭氣想象為一種生活態度、尋得快樂的方式。在這些地方,思辨與想象的能力使作品中繽紛多彩的文字畫轉化為象徵和隱喻。
在我們已有的革命與戀愛的敘事作品中,王小波的《革命時期的愛情》是一部性質完全不同的作品,它以其對社會心理及性體驗的勇敢揭示,以與西方現代作家相通的坦率、幽默、機智和想象的才情,達到了與世界對話的水平,在此之前,我們還很少有這樣的作品,在分析的徹底、描寫的大膽和諷刺的強烈性方面如此令人震驚。
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李公明
讀完《白銀時代》,有這些零散、飄忽的隨想:
1、王小波說,他的本分就是把小說寫得儘量好看,而不應在作品裡夾雜某些刻意說教。
現在大家都說王小波的小說好看,同時又在那裡面看出很多思想。問題是,“好看”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另外,不知道“思想”——如果有的話——是否也是一種“夾雜”?
讀完《白銀時代》,我覺得它比較起來不如《黃金時代》“好看”,但它似乎更耐看,因為他的一以貫之的非正常邏輯的預設、幽默的戲謔和在卑微中透發的自傲等等在這裡都更為逸出了經驗記憶的軌道,從而在一片更為單純的深層經驗中描述感受和展開想象。它使我們更為耐心地勾尋記憶和想象未來。
以往的師生戀的題材很少有很耐看的,因為它們都急於歌頌愛情或剖析愛情,作者的心緒都有點浮泛。王小波以“老師”的一句話“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來作為謎語,愛情的故事與關於未來世界的謎語交織在一起,變為具有多種可能性的選擇。他不忙於被愛情感動,而是冷靜地感受愛情中的種種細節。
“好看”的真正底蘊在於耐看,我寧願停留在王小波表面的那些新奇而驚人準確的感受和描述之中,這種停留不是在“想”什麼東西,而是在“看”、看得捨不得離開。
2、“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是小說中反覆出現的一個謎語,對於讀者,何謂“白銀時代”也是一個謎語。作者對於它的出處有個交代:“希臘神話裡說,白銀時代的人蒙神的恩寵,終生不會衰老,也不會為生計所困。他們沒有痛苦,沒有憂慮,一直到死,相貌和心境都像兒童。”我相信這是作者真實地深愛著的未來時代,人應該生活在這種時代。
然而,“現在是2020年”了,“我們生活在白銀時代,我在寫作公司的小說室裡做事情。但這個現實中的白銀時代並不美妙,人是寫作機器,無非是槍斃別人的稿子和被別人槍斃自己的稿子”。理想的未來時代、真正的白銀時代永遠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王小波不是淺薄的樂觀主義者,他以理想的未來抵制過去、當下和未來的現實。
3、在這篇小說中,最令我喜歡的結構和意象是“生活”與“小說”之間在理念上和故事上都交織疊錯在一起。作者在這裡透發出智性的光芒:生活和小說一樣,都無所謂真實或虛假,真正有意義的區分只有一種——你真正想過的生活、真正想寫的小說與別人要求你過的生活、要求你寫的小說絕對不同。
4、書中的許多想象和描寫驚人的美麗,而且自然和不著斧痕。“我”趴在課桌上的樣子像蛇頸龍,這真令我叫絕。在可以嗅出臭雞蛋味的雨夜,看出“這種雨確實美麗,落在路上,就如一塘風信子花”。把夫妻生活戲稱為越扎越淺的皮下注射,等等。我相信這些想象和描寫既是心智的自然流露,也是刻苦寫作的產物。它們驚人但不過分,美麗但不媚俗,因而顯得真實和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