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矗 �
楊景宗貴為國戚,位至皇城司的副主官,竟然呆立一邊,什麼也說不出來。
太祖皇帝一生不知經過多少大戰,以戰功在後周做到殿前都檢點。熟知軍事,知人善任,太祖時候的管軍大將,多是能征善戰之輩。
到了太宗登基,本來沒有打過什麼仗,軍事才能更是一般,偏偏自視甚高。凡大將出徵,太宗都畫陣圖,授方略,事事過問。最離譜的時候,將軍帶兵打仗,太宗會授給一條一條妙計,告訴他們遇到了什麼事情拆哪一個,到了什麼地方拆哪一個,頗有諸葛亮錦囊妙計的風采。可惜他既沒有諸葛亮的才能,實際上諸葛亮也不可能這樣做,只有對軍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才會動這種歪腦筋。
從那個時候起,帶兵大將就一年不如一年,一個不如一個。宋朝人就已經看得清楚,說太宗時候,但凡有點本事的,都受不了在這種人手下帶兵。反過來能夠在他手下帶兵做下去的,只有怯懦無能之輩,只要聽話就好。所以太宗朝的大將,基本就是他的藩邸舊臣,除了一個可靠放心,再沒有一點長處。
真宗延續了父親的這個毛病,提拔起來帶兵的,都是自己的東宮舊臣。打仗他們是不能打的,貪汙腐化,拉幫結派倒是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後越演越烈,以至於楊延昭幾個人在邊疆多立戰功,有人薦他們入三衙管軍,真宗竟然說我讓他們在邊關是為了他們好,讓他們到京城裡來,別人會排擠陷害他們的。
管軍帶兵的無能,在軍隊這種地方,便就沒有威信。從真宗澶淵之盟後,禁軍裡面以下凌上,士卒跋扈不服管教已經司空見慣,只知道聽話的主官想管也管不了。
特別是太宗還有意縱容這種事情,以起到用小兵牽制上司的目的,好讓自己牢牢把握住軍隊大權。這樣的軍隊,軍紀已經是個笑話了。(未完待續。)
第164章 新舊衝突
魯芳帶的這一二十個殿前司諸班直,地位與楊景宗自然是天差地遠,偏偏楊景宗還沒有辦法他們。按規制,別說他皇城司,就是三衙的其他侍衛馬軍和步軍兩司,路上見到了也是當作不認識,根本就不互相管轄。
有本事,楊景宗就去找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夏守贇去。那也是真宗的藩邸舊臣,只是他賣不賣楊景宗的面子,可就不好說了。得罪一個皇親國戚,還是得罪自己的手下以後沒有人聽自己的,一個沒有任何威望的管軍大將會選什麼都不奇怪。
看了看眾人,魯芳冷笑,讓人去把喬大頭扶起來,口中道:“我們先走,這賬慢慢有的算!京城裡面抬頭不見低頭見,不怕他們跑了!”
“走?往哪裡走!”楊景宗終於清醒了過來,大吼一聲:“來呀,把這些人給我圍起來!擅自闖我家門,一個也不許走了!”
一直到現在,楊景宗也沒有問過一句,喬大頭帶來的到底是什麼訊息,可信不可信。眼看事情要糟了,才想起來,如果這個渾人真有軍情稟報,那自己今天可就闖了大禍了。動用私刑不說,還貽誤軍機,趙禎再是迴護,也免不了一個降職外任。
不管是楊景宗的皇城司衛士,還是在這裡賭錢的武官,都被這幫邕州軍弄得面上無光,有點下不來臺。聽見楊景宗終於開口了,一個一個出了口長氣,一湧而上把魯芳等人圍了起來。
魯芳帶人來就是準備打架的,當下拉開架勢,把喬大頭圍住,跟這些對峙。
李璋看看天邊的一輪紅日,漸漸滑落西山,再看看對峙的兩幫人,如同烏眼雞一樣,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知道今天只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置身事外,平息事件也只有自己去想辦法。
想了又想,李璋向楊景宗拱手行禮:“阿叔,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要一直鬧下去嗎?地上的這個人,可是說的有軍情奏報,不能耽誤了。”
楊景宗見自己的人佔了上風,膽子又壯了起來,惡狠狠地對喬大頭道:“你這個賊骨頭,到底有什麼軍情,且說來聽聽!”
“我呸!”喬大頭啐了一口,“你個鳥太尉一看就不是好人,偏偏不告訴你!”
楊景宗冷哼一聲,只是吩咐自己的人把魯芳等人圍住。只要把人拿去,有的是辦法消遣他們,還怕撬不開一個莽漢的口!
李璋見天色已晚,再也不能耽誤下去了,對楊景宗拱手:“阿叔,事情到了這個田地,小侄也無能為力,只好告辭!”
楊景宗冷哼一聲:“你莫不是要進宮裡去?我告訴你,你找太后來我也不怕!”
李璋苦笑:“我雖然是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