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部分

來,我插到你那裡去,整個就亂套了。效果亂七八糟不說,效率就更加談不上,而且最後根本就不知道亂在哪裡。

天時不等人,一旦過了時間視窗,再下種插秧秋天收穫的時候就會面臨重大損失,在這種關鍵時刻,是一點也不能懈怠的。

看來這鼓與箭漏還真是不錯的工具,自己的莊子可以考慮採用。

正在這個當口,王素邀請的其他人也終於到了。

徐平看了一眼,正是歐陽修、梅堯臣和尹洙幾人。他們志氣相投,當年王素在許州任通判的時候便有來往,如今都在京城裡,當然走得更近。

與這些人相比,王素跟徐平更多的是因為同年關係,還有一些官場和私下的利益才走在一起,政治理念上並沒有多少相通之處。這不奇怪,涉及到政治,思想上跟徐平同路的人本來就不多,他的很多思想別人也不理解。

到了跟前,眾人敘過了禮,歐陽修道:“仲儀找的好地方,這裡離京城又不遠,又清靜,雖然算不上山清水秀,卻別有一番野趣。”

王素心裡苦笑,這裡不是自己建的遊玩的園林,是真真正正用來種地的莊園,要支撐自己一大家子吃用的。什麼山清水秀,野趣什麼的,根本不在自己考慮之內。

以前覺得自己家的財富幾世都用不完,徐平回到京城之後,三司賣出來的東西卻一樣比一樣貴,卻又讓人覺得不買不行,王素才覺得自己這家底未必能支撐多久。再加上現在到了館閣任清閒職事,收入一下減少了許多,讓他對聚斂家財有了很大的急迫性。

官員在地方任官,尤其是任知州長官,一般不會覺得錢不夠花。公使錢有各種來錢的渠道,管得又寬鬆,可以盡情地吃喝玩樂。再加上地方上的大戶巴結,不時的就有奢華的宴請招待,招個女妓也是自己管下的官妓,那種日子實在是逍遙自在。

回到京城就不行了,私人收入沒了職田,又各種折支,不像地方上發實錢,再加上公使錢普遍不多,生活一下子就緊巴巴起來。就是王素這種富貴人家,雖然家底厚,但平時的花銷也大,也覺得有些吃不消。哪裡像歐陽修這些年輕的館閣官員,反正沒什麼家事拖累,發多少花多少,有時還能掙點外快,反而無憂無慮。

從來不用為錢財擔憂的徐平,讓王素羨慕不已。(未完待續。)

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

來的幾人看了一會莊客插秧,覺得無趣,尹洙看著那邊敲鼓的鐘四,口中道:“怎麼掛一面大鼓在那裡敲?正要看一看田野之間農夫插秧的景色,鼓聲讓人心煩。”

梅堯臣道:“師魯是中原人,不知道這個叫作薅鼓田漏。我隨叔父四處遊宦,知道有些地方到了插秧時節,便男女老幼全家下田,地頭掛這鼓,立這箭漏,督促農人勞作。那些地方到了這個節氣,鼓聲從晨至暮不絕,也是一景。”

梅堯臣的父親梅讓一生未參加科舉,他從十二歲起便跟著叔父梅詢四處為官,大江南北幾乎跑遍,在這些人中算是見多識廣的了。

梅詢少年得意,很得真宗皇帝器重,但在最關鍵的一步,提拔他任知制誥的時候,被宰相李沆所阻,位子落到了楊億頭上。到了壯年,丁謂當政,他屬於丁謂一黨對立面的人,連遭貶謫,在很多地方都任過官。李沆看梅詢不順眼是覺得他輕浮,畢竟每天早晨燻兩炷香弄得香滿雙袖,這事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是雅趣。不過在丁謂倒臺之後梅詢就否極泰來,步步高昇,現在已經任翰林學士,就看將來還有沒有機會出任宰執了。

梅堯臣雖然一直未中進士,但有叔父照顧,加上在西京洛陽的時候,他妻子的哥哥謝絳是河南府通判,真正執掌洛陽的政務,也是這些年輕文人的領袖,他的地位還是有的。

聽了梅堯臣的話,尹洙搖了搖頭,沒說什麼。今天應王素之邀出來,本來是想借著田野春光,談些詩文,精進學問,也加深彼此的感情,哪裡想到會這樣鬧。

王素見了,對眾人道:“我們不必站在這裡,那邊河岸的樹下面備有交椅,都過去喝茶,順便看一看這田園風光。以後種稻之法推廣開來,開封府也不下於江南了。“

樹下有莊裡的小廝早已經擺好了茶具,見眾人過來,忙沏好了茶。

王素端起茶杯道:“三司新開的鋪子裡賣的東南新茶,按邕州製茶法制出來的,雖然味道不如團茶濃郁,但清新淡雅,別是一番滋味。而且田間野地,煮茶有諸多不便,今日便用這新茶待客,各位嘗一嘗。“

團茶味濃,濃的不是茶的味道,而是加進去的蔥姜及各種香料的味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