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0部分

是徐平的身份,一部分是趙禎的賞識。

徐平可以等,還因為趙禎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有職業素養的皇帝。皇帝對他來說就是一份職業,他盡職盡責。特殊的人生經,使他對祖宗家法並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奉為圭臬。兩宋的皇帝中,他是向外朝讓渡權力最大方的一個。

趙禎想不想做個好皇帝徐平不知道,但他可以感覺得出來,趙禎一直在努力地扮演著皇帝這個角色。皇帝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徐平又為何不做好自己的本分呢?(未完待續。。)

第225章 新訊息

門外傳來腳步聲,徐平抬起頭來,看見劉小乙引了高大全和楊文廣、狄青走了進來。

到了跟前叉手唱諾,高大全道:“我們幾個今天進城有些公事,順便過來拜會官人。”

徐平點點頭:“事情辦完了沒有?什麼時候回去?”

“還有一點手尾,要等到明天再回。”

徐平道:“如此正好,今晚便就住在這裡吧,家裡現在也沒有別人。我們也是很久未見過面了,一會與我出去,尋個酒樓小飲幾杯,說點閒話。”

三人應諾,一起謝過徐平。

吩咐劉小乙取了幾把交椅過來,讓高大全三人坐了,徐平問他:“你們現在禁軍裡過得如何?前些日子聽你說起,過得並不如意,不知有哪些事情煩惱。”

高大全想了一會,才道:“再是不如意,也比一般將校過得好多了。託官人臉面,這幾年我升遷得快,難免惹人嫉妒。都是些風言風語,不用理會他們。”

武官正常是五年一遷,若是沒有特別的際遇,一輩子也就是個大小使臣,**品的小官,養家煳口而已。史上的楊文廣四十多歲才升到正九品的殿直,在小使臣中都是中下層。後世把楊家看作北宋將門,還頗有代表性,那這將門就實在太過寒酸了些。高大全與李璋一樣,前兩年加了“帶御器械”,身上又有軍功,正常升遷也比別人快得多。加上趙禎賞識,幾次特旨升遷,現在資序上已經算是禁軍中的中高層了。“帶御器械”是跟“門侯”和“門舍人”一樣的意思,屬於近職。對於在皇帝身邊的李璋來說,是有實際意義的,當差的時候佩帶禮儀性的刀劍,而對高大全來說就是帖職,類似於文官的館職性質。

武官不一定是軍人,大多數其實做的是文官職事,只是升遷序列不同,地位不同。官只是寄祿,規定了收入多少,決定身份的是職。真正的軍人是要有軍職或者是兵職的,否則就只是後世廣義上文官的一部分。

軍職指的是武將在禁軍中擔任的職位,比如高大全的軍虞侯,比如楊文廣所任的副指揮使,比如狄青的副都頭。軍職是有品級的,所以也有官的性質,只是狄青還是無品雜階。

兵職沒有品級,當然也不是指計程車兵的身份,而是統兵的身份。如路一級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鈐轄、都監和都巡檢使等。徐平以前的手下桑懌和張榮,兩人現在便就是沒有軍職而有兵職,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將,而不是廣義上的武官。

一般講在禁軍裡帶軍職升遷不易,說是五年一遷,由於萌官過濫,而員額有限,十年不遷也是平常事。哪怕是出現缺額,有了升遷的機會,往往也落到三衙那些真正將門有關係有後臺的人身上。楊文廣算是名將之後,父親的地位夠高了,但由於楊延昭是邊將,在三衙裡沒有人脈,史上便就遇到十年不能遷一官的事情。至於狄青這種出身,如果沒有戰事,立下戰功,還得有人看好提拔,一輩子能夠混上個官身就算不錯。

兵職在外帶兵,相對來說立軍功的機會多一些,升遷也容易一些。而且跟掌權的文官打交道的機會多,真有本事,有他們提拔,比在禁軍裡沉淪就好得太多。便如桑懌,其實從軍並沒有比狄青多幾年,但有徐平賞識,用他打仗,兩人地位已經天差地別。但是那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因為兵職多是由禁軍的軍職人員轉任的,沒有禁軍經,難有兵職。

高大全說的是實話,沒有徐平,就是他有那些戰功,也沒有現在的地位。作為朝廷的三品高官,這點面子樞密院還是要給徐平的,他當年的手下,最少遷官沒有遲滯。至於在禁軍裡受排擠,那就在所難免了。一個外人,在一群將門子弟裡面,升官比別人快,當然容不下。別說高大全,當年的楊延昭威震北疆,保邊境數十年安寧,一生未能入三衙做管軍。別人保舉,真宗直說他一個邊將,進了三衙不是好事,別人容不下他。

這兩天被軍隊的事情搞得有些心煩,徐平道:“若是在禁軍待得不如意,有機會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