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改進。科學的組織管理同樣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還達不到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條件,部分的模組化生產和部分的流水線生產總是能做到的,重要的是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
應該說跟徐平是鹽鐵司的老長官有關,現在的鹽鐵司是三司的核心,京城一多半政務集中三司,而三司又有一多半政務集中在鹽鐵司。這之間,又以管理各種公司為主。
今天徐平集中了鹽鐵司的人,便是到城西北公司集中的地方,看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辦得怎麼樣。這個年代的現實條件所限,大規模的學校體系很不容易建起來。實際上史上王安石變法,就曾經建過遍佈全國的學校體系,但卻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只是換了一種花樣的科舉而已,說不定還沒有原來的科舉更能夠選拔人才。
學校只是一種形式,裡面教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所謂的教育,成系統的只有儒家經典,最多再加上一個醫學教育。甚至就連醫學教育,也被正統的學院教育體系排斥。前年救過趙禎性命的神醫許希要辦教醫學的機構,國子監的學生就聯名上書,不許辦在國子監裡,最終只能建在扁鵲廟。
徐平也沒有本事憑空弄出一套科學的教育體系來,便先借助各種公司,用辦學習班和培訓班的形式,慢慢地摸索。只要形成了科學的教育體系,那麼再辦各種學樣就順理成章了。而且初期辦在公司裡面,也不會引起讀書人的反彈。(未完待續。。)
第232章 培訓中心
開封城西北角,五丈河邊,新起了一片院落。黛瓦白牆,用料非磚瓦即青石,就是點綴在其中的幾座二層小樓,也全都是磚石結構。在這個大量使用夯土和木料的時代,這一片建築透出一種別樣的硬朗,另有一種風味。
這裡的諸提舉、勾當公事、幹辦公事,以及吏人中的主事以上,一大群人早早就迎在了大門之外。遠處看見馬匹過來,急忙上前行禮。
徐平等人翻身下馬,略說幾句,太陽底下也不多待,隨著眾人進了大門。
這裡就是三司屬下各種公司的培訓中心,徐平按照自己前世的大國企的自辦學樣模式建起來的。不管是什麼公司,人員培訓學習主要都是在這裡,只有那些與實際結合緊密的小學習班才由公司自己組織。不管是論規模還是學習的組織以及實效性,這裡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子監,是京城裡實際上的最大學校。不過這裡的學生學完之後進的是各公司,而不是進官府,除了在公事上有接觸的官員,士大夫並不注意這裡。
因為進了公司也是有了鐵飯碗,特別是那些管理崗位,待遇比官府裡的底層官吏還要優厚一些,最近一些日子開始有科舉無望計程車人子弟進來,好壞謀個衣食。京城裡的官員成千上萬,能夠蔭及子孫,一個人就把全家養起來的都要到中層以上,下層的小官可沒有那麼優厚的待遇。他們的子弟,以前是奔著各衙門的公吏,以及各場務的吏職去,特別是那些有油水的職位,同樣趨之若鶩。以為士人子弟和讀書人就不屑於做公吏,那可是大錯特錯,每次新招公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投考人群。
特別是最近京城裡開始學習京西路,培訓專門的管賬人員,更是熱門,甚至有不少從國子監轉過來,專門學習做賬的。進士不是那麼好考的,而讀一輩子聖賢書,不中進士就什麼都不是,京城裡連個教職都不好找。七老八十才有特奏名,還不一定熬得上,就是熬上了得到個官身,也絕無前途,低階選人的待遇還趕不上現在公司做賬的呢。
京城好就好在這裡,什麼都可能缺,就是從來不缺人。而且只要衣食無憂的人家,子弟大多能夠讀書認字,人員素質遠不是其他地方可比。
管這裡的蔡提舉五十多歲年紀,蔭補為官,三十多歲才得到實缺,到現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年,還是選人身份,官員中的最底層。若是在徐平前世,無法想象這樣一個機構讓這麼一個小官來管,但這個年代就是這樣,別說是這培訓機構,大量的公司管理者都是底層選人小官,還有不少是武官。所謂冗官,基本就冗在這些人的身上。徐平辦了這些公司,給這些人出路,有了實缺日子就好過多了,他們都從心裡感激徐平呢。
進了長官廳,上了茶湯。一碗酸梅湯下肚,身上的暑氣才慢慢散了去。
徐平問站在面前的蔡提舉:“你這裡建成也近一年了,現在有多少學生?”
蔡提舉恭聲道:“回省主,如今在學的有三百二十六人,其中二百六十三人是從各個公司來的,還有六十三人是從外面招進來的。”
“他們學得如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