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作戰中短暫失蹤眾將要擁立廷美,使他連執政根基的武將也不信任了。提拔了科舉文臣起來,打擊元老勳貴。但科舉文臣一樣要掌權,這個趨勢不斷增強,內庫也就越來越大。
趙禎倒是沒有注意徐平認真的樣子,此時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怎麼保證自己的內藏庫財產不受損失,而且還能夠越來越多上面。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如今三司手裡並沒有錢,你要建兩間銀行,本錢從哪裡來?”
“稟陛下,三司手裡的錢還是有很多的,只是沒有印出來而已。京西路的幾千萬貫飛票,都是印出來的錢要補的。等到新錢製出來,一部分飛票作為銀行的本錢,其他的付完各衙門之間的賬款,剩餘的轉成存款。”
趙禎搖了搖頭,也沒法說什麼,設立銀行本來說的就是要兌付那些飛票嗎。不過三司這樣相當於空手套白狼,一文錢不出,就佔了內藏庫參與銀行的一半股份,讓他的心裡有些不舒服。做皇帝的不好跟臣子計較這些,徐平這樣說,也就這樣算了。
趙禎又問:“兩間銀行,該如何佈局?如果都擠在京城裡,只怕有些不合適。京城的人戶就那麼多,公司暫時只有要改的那些場務,貸款放到哪裡去?”
“陛下說的有道理,做的事情都一樣,擠在一起確實不好。依微臣之見,不如這樣安排吧,京城和西京各設一家如何?內藏庫出本錢的自然就設在京城,皇宮裡也好找人照看著,陛下也放心。三司單獨出錢的那一家,便就設在西京城好了。”
趙禎點頭:“正合我意。不過如此一來京西路的漕司職權就重了,轉運使應當要找有作為的大臣才可以,最好如你當年到京西路一般。”
徐平急忙道:“陛下多慮了,銀行和地方兩不相干,不能讓漕司管到銀行裡來。不然地話,就相當於給京西路放了個錢袋子在那裡,這還了得?”
趙禎一時沒說話,這種衙門,以前按慣例都是讓轉運使司兼著的,多設一個職位就要多發一份俸祿,更不要說多設一個衙門花費更大。不過徐平說的也有道理,這要讓京西路轉運使管著那裡的銀行,銀行裡的錢他不就可以隨便用了?
想了一想,趙禎才道:“此是三司的事情,你去與中書商量,你們自己定吧。”
只要三司的銀行不在京城與自己搶生意就好,一些細節,趙禎也懶得管了。徐平把鑄錢所得和地方兩稅的來源給內藏庫都斷了,趙禎現在就指望著新開的銀行給自己帶來足夠的錢,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將就。
兩家銀行相互競爭,趙禎很認真地跟徐平談了具體事項,市場的劃分,發生矛盾時的協調,以及兩家合開的銀行如何分利,能想到的都跟徐平商量了一遍。
最後,趙禎才道:“除了這幾家銀行,其實制錢的錢監更加事關重大,如何把握住不多制了錢出來,而且要用的錢也不要少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你先前說得好,制錢數目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好,但剛剛好的把握住,非重臣不可。徐平,你覺得朝裡誰合適?”
徐平捧笏:“依臣之見,做此事非內翰程學士不可!”
趙禎笑著點了點頭:“不錯,朕也正有此意,此事只有他合適。”
管錢監的人身份一定要有足夠的份量,還需要對經濟有一定了解,確實程琳是合適的人選。選他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條件,還因為他是翰林學士,翰林是皇帝顧問,具有內臣的身份,也是一種對內外朝的平衡,趙禎容易接受。
錢監類似於徐平前世的中央銀行,不單單是管著制錢,還可以利用幾家銀行收到存款存在那裡的備用金比例,調整社會上的貸款數量。這就是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由於貨幣乘數的關係,那裡多一點,就會大量收縮銀行的放貸。再一個透過購買的國債數量,調整經濟系統中的資金數量,控制通貨膨脹,關係重大。
當然這些具體操作,是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的,現在包括徐平在內,都只是有一個朦朧的概念,並不能講得很清楚。貨幣管理從來都是極端複雜的操作,徐平現在要做的是把握住局,總的原則是宜粗不宜細,只要能夠穩定不出大的亂子就好。(未完待續。。)
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
此時天漸漸黑了下來,華燈初上。自清早吃過早飯上朝,到現在粒米未進,徐平是真地感到餓了。趙禎卻意猶未盡,讓小黃門點起燈燭,就是不讓徐平出宮。
這裡是天章閣,供著趙禎祖宗的地方,吃喝都不合適,徐平心裡直叫苦。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銀行的事情你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