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2部分

為了便於施政,晏殊的位子是坐穩了。兩位參知政事,杜衍和陳執中可就不好說了。不在於他們兩人的能力如休,為人如何,只在于徐平覺得對不對自己的味口。由一位新任的年輕宰相來決定參政的人選,看起來荒謬,但實情就是如此。

入了大內,徑直到天章閣,通稟之後把徐平引入,小黃門便躬身退去。

看著走進來的徐平,趙禎喜滋滋地道:“自卿回京,各種事情紛雜,一直沒有時間單獨敘一敘。送別李相公,平靜些日子,今日得閒,我們詳細說一說你這幾年在西北的事情!”

徐平捧笏:“陛下在京城運籌帷幄,臣在西北決勝千里,伐不臣平其地,也不是大事。”

趙禎大笑:“我未必運籌帷幄,你卻確實決勝千里!哈哈,當日派你去西北,想的只是滅元昊氣焰,讓他依然歸附朝廷稱臣即可。卻不想你一時手滑,斬了元昊,敗了契丹,拓地數千裡!本朝武功至斯為盛,有此功績,百年之年之後朕無愧於祖宗!”

說完,命小黃門賜座上茶,與徐平隔著案几對面而談。

徐平哪裡敢跟皇帝面對面坐著,面帶笑意,自己把位子挪到一邊,在側位坐了。

趙禎知道徐平不是張揚的人,也不勉強,讓了茶,問道:“說一說,元昊到底如何?自他反叛,常聽人說這廝英武不凡,非平常人物。到底是不是如此?”

看趙禎興致盎然的樣子,顯然對此事確實感興趣,最開始的那一年他捱得辛苦。三川口一戰宋軍大敗,關於元昊的無數事蹟都被翻了出來。人之常情,那個時候翻出來的元昊數跡,都是他如何如何了不得,從小就異於常人。曹瑋當年在西北,一見了他的畫,便說什麼是“真英雄也”。趙禎那時聽過無數這種故事,直到徐平把他斬了,送了人頭回京,才終於擺脫了這個陰影。其實是不是大家這麼認為,倒也未必,元昊贏了自然專門把這種話挑出來說。如果元昊敗了,自然傳播的故事就會是另一種說法。

徐平面帶笑意,捧笏道:“元昊此人,中等身材,鷹鼻,雙目有神。如何英武臣沒有見到,因為他到我面前已為階下之囚,等死之人而已。面容灰敗,重頭喪氣,與一般被俘之將也無大差別。當日俘元昊,本該押解回京城,由陛下親決。只是地方初定,党項數十萬大軍在外,人心未附,臣恐有反覆,便在靈州城一斬了之,以其子為告罪使”

趙禎擺手:“在靈州斬了最好,押回京城,如有閃失,又是大亂!自繼遷起,党項數次叛國,一直不能平定,賊酋不死是大患!當日告罪使寧令哥來,有朝臣言,你不當在靈州擅斬元昊,朕當時就說他們沒有見識!兩國大軍相交,主帥是何等厲害人物,豈能因為小節而留大患!正是在靈州斬了元昊,党項才能迅速平定。你做事當機立斷,做得好!”

徐平起身,捧笏躬身行禮:“臣謝陛下不罪之恩!”

趙禎笑著讓徐平落座,對他道:“交趾與黨項,皆是叛國強邦,熙陵一直想郡縣其地而不得。你執一李佛瑪獻俘,斬一元昊告罪,本朝立國以來,軍功以你為最!”

徐平連道不敢。仔細想了一想,太祖太宗時平定天下,滅國也不少,但如自己這樣為帥破兩國,斬俘其國王,嚴格說起來好似真地沒有。倒不是自己厲害,實在是因為那個時候國力正盛,猛將如雲,不像現在這樣軍力不振,人才凋零。

第7章 我做好人

喝了一會茶,說過幾句閒話,趙禎看著徐平,正色問道:“京城三衙禁軍到西北十餘萬人之眾,而寸功未立!大戰全是由隴右禁軍打下來,就連党項降軍都敗了契丹,攻下雲中之地,京城禁軍何其不堪!幾個月前,樞密太尉便就想依隴右軍制,改革禁軍。去書西北問你所想,你一再說未可輕動,恐起亂子,一直拖到現在。現在回來了,該改了吧?”

徐平低頭,沉吟不語。桑懌和高大全離開西北之後,自己再也沒有插手,就連信件私下裡也沒有通一封。高大全跟徐平的聯絡,還要靠寫信到京城,由林素娘轉告。這段時間趙禎摸清了隴右軍的制度,知道本質上是中央集權,把軍權徹底收到自己的手中。既然是如此,當然要把三衙的禁軍軍制改掉,用制度把軍權握在中央手中,省多少心思。沒想到建立這種軍制的徐平一直反對,出於謹慎,這件事情便就拖了下來。

想了好一會,徐平才道:“臣一直不主張京城禁軍改制,怕的是軍制一動,大量的禁軍將士被清理出行伍,失了衣食飯碗。京畿重地,動盪不得!”

趙禎道:“食朝廷俸祿,賞賜無限,出外不能戰,不能為國家分憂,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