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失去了陛下的歡心。倒是這個楊嗣昌,聖眷正隆,倒是可以爭取一下。若有他從旁襄助,倒是可以同那姓周的畜生抗衡一下的。此人看起來精明,卻是個衝動之人。這做官啊,尤其是做內閣輔臣這樣的高官,血氣這種東西最是要不得地!
他淡淡道:“楊閣老也是兩榜進士出身,聖人有云:吾無日不三省其身。咱們讀了一輩子聖賢書,這每日都會捫心自問,我等所說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是否都符合聖人的道理。楊閣老這次大力推動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一事,誅心說來,還不是生怕盧建鬥一口氣將南方賊亂給平了下去。如此,你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法,還有實施的可能嗎?”
“正德年間,王陽明乃是開創一代學派的大儒,又知兵善戰。如此人物,若是依著官場的規矩,將來入閣為相,位居人臣當不在話下。可惜啊可惜啊……”
溫體仁不住地搖頭,而楊嗣昌則緊咬著牙關。
溫體仁:“為相者,當知陰陽,曉進退,好事不能佔全,好處不能拿盡。當年寰濠之亂,寧王謀反,多少文武官員,勳貴驍將摩拳擦掌想效靖難舊事,打一個公侯萬代,打一個世襲惘替。嘿嘿,可惜王陽明就用了一個月就拿下了寧王,絕了他人上進之路,你說,他能不招人恨嗎,他以後還能入閣嗎?”
“如今,盧建鬥正在走王陽明的老路啊,將來也不會有好下場。楊閣老你將他調回宣大,卻也是為他好。”
這已經是誅心之言了,楊嗣昌緊緊地捏起拳頭,啞聲道:“首輔這是在說我楊嗣昌為了個人榮華權位,這才將調走盧建鬥?”
“吾無日不三省其身。”溫體仁淡淡一笑,也不在說話,慢慢地走遠,只將楊嗣昌一個人丟在原地發呆。
看著他的背影,楊嗣昌喃喃道:“難道我是真的嫉妒盧象升,甚至怨恨他破壞了我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不,不,不,我不是這樣的小人啊!可是……捫心自問,難道我就沒起過一絲這樣的念頭。小人,小人啊!”
他狠狠地給了路邊玉蘭樹一拳,有白色花瓣飄落而下。
275。第275章 江南可種田
陽春三月,一連出了十幾天太陽,氣溫驟然升高,身上的襖子都已經脫掉,換成了單衣。
孫元騎著戰馬,慢慢地在官道上走著。眼前全是正在給田地放水的百姓。再過得一陣日子,就該到禾苗育秧的日子,最忙的日子要到了。
一年之際在於春,農時不等人。在已經變得寒冷的明末小冰河期,土地的糧食產量比起以往要低上許多。大家一年的口糧都著落在這一季糧食上,因此,無論是民戶還是軍戶都忙著耕種,絲毫不敢馬虎。
說起明末的小冰河期,在過去的兩個冬季孫元感受尤為強烈。在後世,江南地區一年中也就半個月最冷的日子,但氣溫也不過零度左右。可在這片時空,數九日子,卻是滿天大雪,猶如北方。
因為天氣實在太冷,整個北中國水旱災害不斷,糧食減產,這也是農民軍作亂造反的主要原因。據孫元所知,這個小冰河期還將持續十多年,真到那個時候,這天下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情形?
明、清兩朝正是中國人口大膨脹的時代,按照孫元手頭所掌握的不完整的資料來看,自嘉靖年起,中國的人口就超過了一億。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分外突出,一句話,地裡糧食的產量已經跟不上人口的增長,於是大家都開始吃不飽了。到清朝初年,等到紅薯、玉米等作物傳入中國,糧食問題才得到緩解。當時,中國人也付出了營養不良的代價。
這十多年正是最為動盪的亂世,普通百姓要想熬過去,卻是分外地艱難。
他莫名其妙地想起後世一部電視連續劇的臺詞:凜冬將至!
想到這一句話,他突然咧嘴忍不住苦笑起來。
孫元回寧鄉已經一個月了,看著眼前忙碌的春耕場景,清流關的雪白血紅,滁州的滿地泥濘和泗州那燃燒的危城回想起來,宛若夢境,是那麼的不真實。
看到孫元好象很高興的樣子,旁邊的郭道理忍不住湊趣道:“將軍這次辦成了這件大事,屬下心中敬佩,為將軍賀。如此,新加入我寧鄉千戶所的一萬多軍戶,來年的口糧算是有著落了。否則,這一萬多人沒吃沒喝,只怕要生出事來。”
還沒等孫元說話,旁邊的管陶就鬱鬱不樂地哼了一聲:“來年,來年,咱們今年就得大把的銀子撒了出去。這次去滁州,繳獲是多,可為了安置這麼多流民,所獲一半卻陪了進去。而且,這一萬多人多是老弱病殘,沒啥使出,這不是做賠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