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青了。早知道他就告老還鄉了,現在摻和了進來,真是晚節不保!
你查出隱藏的田產、戶口就得了,下面還要徵稅?這年頭讀書人、官員是有特權的。你當了秀才,自己就免稅,如果是進士或者是官員,能保家中一人到N人不等免稅,此外還有部分財產不徵稅的特權。
你現在要收回他們的特權?幾百輩子沒交過稅了,現在要從他們的口袋裡拿錢?有幾個會心甘情願的?他們還有知識有文化,有社會地位,還能影響輿論。
讀書人的嘴啊,比潑婦還兇殘的。潑婦也就是罵罵街,罵完就完,她也不能把你怎麼樣。秦檜、嚴嵩等人,名聲是怎麼壞的?還不是讀書人沒事幹,只好寫書來罵,一代人兩代人N代人只要書還在,就有人看,看完了就會流傳。
到時候這間屋子裡的人,一個也跑不掉,統統要被罵死!李光地心裡明白,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頭,他從來都是隻打黑槍,態度極其不堅決出主意也不肯很用心。現在看情況不對,不能再划水了,只好挺身而出說明真相。
“此事急不得,”李光地想了一想,在這件事情上他看得更透徹一點,人老成精,歲數不是白活的,這事兒要是明著幹了,名聲就臭了,“看來是必要士紳一齊納糧完稅了?他們如何肯依?又如何顯得國家優待仕林?為官俸祿本就不多,再要納糧完稅,他們不肯出仕又怎麼辦?又有一等讀書人,自恃有才華,得一功名。現在要他們與民夫一般待遇,心中如何肯服?臣只恐物業沸騰。”
我可把後果說出來了,皇帝,您惦量著看吧。想改革,行,做好捱罵的思想準備吧。
最主要的是,施世綸在民間樹立了幾十年的口碑,士林說他不好,小民不肯信,他還是侯門之子,算是有背景有靠山。其餘幾個人不是皇室就是滿洲貴族,人家……就算改了,也不交稅。國家保護旗人,這是基本國策不動搖!身上還有文字獄這道護身符,不給罵。
剩下捱罵的就一定是李光地自己。
————————————————————————————————————————
胤礽兄弟倆一開始還真沒想到這個,他們心裡,皇權至上,管你農民還是士紳,都是我家奴才。有了這個思想,就不是什麼事情都能考慮周到的了。此時聽李光地一說,兄弟二人也是一怔。
靜默只有那麼幾秒鐘,雍王問李光地:“難道還有旁的辦法?現在國庫是個什麼情形,你不知道麼?兼併愈烈,幾年了,稅總是收不齊,必得改了。”他們樂意也得交,不樂意也得交!
這“免逋賦”都免了幾年了?所謂逋賦,就是拖欠國家的稅,年年都有拖欠的,顯然是收不上來的。皇帝免這部分稅,其實就是做個順水人情,也是顯得賬面上好看一點。
我管你罵不罵,老子吃飯最要緊。你罵了又能怎麼樣?文字獄砍了多少顆頭?都是砍的讀書人。開國之初殺了多少人,很多都是江南百姓。我就是要這樣幹,你能怎麼樣?旗人無疑不會反對本次改革,因為不觸及他們的利益,與此同時他們的利益還會得到保護。
李光地默,國庫的情況他也知道的。張三有兩畝地,過不下去了,正好,李四有身份,可以免稅。張三就帶著老婆孩子和土地,掛到李四名下,號稱是李四家的奴僕,地也是李四的了,從此只要給李四交點保護費,再也不鳥國家。張三就一口咬定過不下去日子,田也賣給李四了、人也賣給李四了,有文書作證,你能奈他何?
這世上不止一個李四,也不止一個張三。
在座的諸位,是無法“打土豪分田地”的,如何抑兼併?
想多收稅,只好從李四身上收。李四是……統治階級的一員/基礎。他們如果不想出錢,那麼就會隱藏土地財產。所以在改革之前要先括隱。
施世綸更狠,直接道:“李大學士說話了,臣也不能揣著明白當糊塗。本朝制度,旗人也是免稅的。”到時候大家把田地都掛到旗人大族名下,國家還是收不到稅。
也是看著胤礽年輕,他才說這話,換了康熙,他是萬萬不會說的。青年皇帝與老年皇帝的最大不同這會兒就出現了,年輕人有幹勁兒,敢於打破一些常規。
“還得防著投充,斷了念想,才不致日後難於舉措。”
穆和倫是戶部滿尚書,一直不說話,此時不樂意了:“旗人從龍入關,與民人本就不同。”
馬齊看看穆和倫,張張嘴巴,又合上了。他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財產稅是必須收的。就說他們家吧,也是因為他們家男丁爭氣,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