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怎一個亂字了得
作為一個對於土地有著近乎變態的執著的國家,俄羅斯從建國起就一直在擴張。它的領土越來越大,胃口也是越來越大,抻胳膊抻腿兒,希圖控制四面八方,中亞就是其目標之一。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準噶爾部,準部不但佔據新疆,中亞的不少地方也在其控制之下。俄羅斯要南侵,必然要踏進準部的勢力範圍。
準噶爾部就是那麼好惹的麼?當然不是!它自己都是個擴張好戰份子,骨子裡無時無刻不以成吉思汗為目標,他還要去搶他?要命的是準部的戰鬥力也頗有成吉思汗的風範,之前就打敗過俄羅斯。
俄羅斯也是一個有毅力、有韌性的國家,以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精神,屢敗屢戰。由於硬扛是吃了大虧的,這一次俄羅斯改變了方針,不硬扛了,找機會,趁準部有事的時候“趁他病,要他命”。
正好,準噶爾內伐哈密,外擾西藏,用兵於東,則西方力量必然空虛。俄羅斯覺得這是個好機會,理所當然地出兵達布遜淖爾。鑑於跟清廷打了一仗之後已經簽定了條約,兩家算是暫時和平相處了,俄羅斯人也很厚道地派人到了清廷通知一聲:我們開打了,你們也要跟上啊。
對於清廷來說,俄羅斯出兵也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準部不但入藏了,他們還伐哈密了。哈密此時是另一蒙古臺吉之地,被威脅了,當然要向中央請求援助,清廷令西安滿洲兵與甘肅提督、青海臺吉相救。
策妄阿拉布坦的計劃本是佔有全疆,然後吞了西藏,挾兵威而東進。眼下權衡形勢,果斷地放棄了在哈密的軍事行動,讓小策凌敦多布到西藏替換了大策凌敦多布,命大策凌敦多布往達布遜淖爾率軍民禦敵。
哈密圍解,西安、甘肅等處兵馬各回駐地,走到半路上,又接到調令,各分一部兵入青海與大軍會合,一同攻藏。
這些都算是軍國大事,別說後宮裡知之不詳,就連朝中大臣,也多有不知就裡的。但是胤礽卻是著實鬆了一口氣的,這算是截住了準部東侵的一條很便利的通道。
策妄阿喇布坦的真實意圖也是如此,控制西藏並不代表他就是要從藏區東進,藏區往東,道兒不太方便。控制西藏,主要還是要活佛們的號召力。事實上,出新疆東部,往東皆是蒙古各部,一眼望去都是草原,那裡才合適準部推進。
策妄阿喇布坦恨得牙癢癢,兩線作戰,大為不利,還是得先把俄羅斯人先給解決了。至於西藏,小策凌敦多布去防守,應該不至於丟得很快。只要大策凌敦多布儘快解決西部之敵。他都沒有讓大策凌敦多布回來敘職,直接一封調令,就把人調到了前線。
開打。
就在大策凌敦多布往西線指揮之後沒多久,雅爾江阿也接到了來自北京的指示。胤礽一道上諭,解決了雅爾江阿的顧慮,也增加了肩頭的責任。康熙在時,是挺喜歡在出徵前當諸葛亮的,這裡要這樣打、那裡要那樣打,靈異的是每回他指揮得都還挺到位。將領臨機專斷要處理的並不是大方向上的問題,如果戰略出了問題,那是皇帝的責任,大家心裡明白,自己不用擔太多風險。
胤礽對自己的軍事水平倒還有自知之明,幾次討論,發現自己還是差了一點兒,他又對簡王比較信任,乾脆放權。他不知道的是,簡王也是初次獨當一面,也是顧慮重重。
雅爾江阿接到上諭先是開心:這樣有什麼功勞,那就全是自己的了,獎勵起來也是很可觀的。開心不多會兒就憂鬱了:自己的軍事水平夠麼?眼珠子一轉,就算所有謀劃不全是出自自己的手筆又如何?我還是總領啊!
宗室裡的允祥、大臣裡的傅爾凡、富寧安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自己聽取他們的意見,打了勝仗還有個知人善任的美名,何樂而不為?
想到這裡,就召集大家來開會,通報上諭。
聽到京是不干涉他們的行動,各路將領都很興奮,這下可以放開了打了!發言也格外熱烈。
最先說話的卻是允禎:oo…┈→書χìàйɡ囡児橃布℡~“既然準部首尾難顧,且無法增兵入藏,眼下咱們兵馬充足。彼兵少、我兵多,當分路入藏。”這也是大隊人馬的常規打法,只要你的人手足夠多,就可以分兵,讓對方疲於奔命。
一直沉默的訥爾蘇開口了:“分兵是必分的,兵馬太多,全擠在一處,也不好施展,分開了正好大夥兒都能擺開架子。然而分幾路、各有多少人,誰人領兵,這個還要謹慎的。兵少了,輕騎冒進,若蹈死地,則悔之晚矣。”
雅爾江阿客氣地問傅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