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年,你就讓皇帝看著皇太子黨羽遍朝野?
哪怕不存了廢立的心思,他也要刁難一下吧?大家一看皇帝刁難太子了,那朝臣會有什麼舉動,還就真難說了。
康熙這能當六十年皇帝的命格,克的是他家太子。
皇太子夫婦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認真討生活。
————————————————————————————————
將到京城了,太子妃與十三福晉的關係卻慢慢好了起來。淑嘉提醒十三福晉萬壽節禮的事情,純是出於道義,倒不是對十三福晉有多少好感。十三福晉沒有婆婆,往東宮走動得也少,太子妃沒有什麼與她結交的理由。
倒是這一趟出來,淑嘉是對十三福晉有了改觀。兆佳氏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說話不出格,卻透著幾分韌勁兒。也許是婚後生活算不得如意,更讓她行止間帶上了頑強。
大家都知道十三阿哥對側室更好一點,十三福晉卻從無怨言,只是一意為十三阿哥考慮。聽淑嘉提醒了萬壽節禮的事情,她第一想到的卻是十三阿哥:“我們爺那一份子都備好了,卻也是在京裡呢,倉促間怕不好尋找。說不得,得叫他譽抄些經文更合適了。不知道太子殿下要抄寫何經?就怕寫重了。”
其實十三阿哥也曾在這個時節隨過駕的,臨行前已經告訴過十三福晉準備了。十三福晉是打包了幾件精品帶上的,經太子妃提醒,才發現這“親手現做”是個更可以討好皇帝的辦法。
這就是“夫妻一體”了,也是做人正室的悲哀:明知道他對別人好,你還得為他考慮,盼著他回心轉意。實際上,男人不受點兒挫折,很難看清哪個女人是真的值得相伴一生。
淑嘉垂下眼瞼,對於十三阿哥的家事,她就難以插口了。十三阿哥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太子妃與十三福晉關係只是剛剛升溫而已,並不適合說得太深。
她還有另一位“兄弟”家的事情需要操心呢。
“前直王家的三格格已到及笄之年,她上頭的兩個姐姐的婚事還沒著落呢。我看今年也無人理會這件事兒,這事兒只有你去說了。”淑嘉對胤礽提這件事的時候,胤礽正在琢磨著今年鄉試將近,不知各地主考都是何人。
聽妻子這麼一說,胤礽本能地對涉及胤禔的人、事、物一皺眉,好在政治素養還在,很快就進入了狀態:“這事兒,不是隻有我去說,而是我必得去說呀!”
“呃?”
淑嘉默,只聽胤礽又道:“這還算是好的,萬一有一個人‘大義凜然’地說了出來,你說,汗阿瑪會怎麼看我?大家嘴上不說,心裡也是這樣想的:大阿哥是太子死敵,誰幫大阿哥說話就是跟太子過不去……”就好比個小妾在正妻面前作委屈狀,十個人看見了就有九個覺得是大老婆太厲害了。
“要是先提出來的是朝臣也就罷了,要是哪個兄弟,嘖嘖,我就只好供著他了,不然就是記仇了。”
皇太子最後結語:“真是沒意思。”
再沒意思的事情也得辦啊,你還要不要當太子了?
胤礽趁著康熙心情好,說回京正好趕上太子生日:“朕的萬壽沒在宮裡過,弘旦生日也是在外頭將就,已是遺憾了,虧得你的生日倒是趕得上,咱們奉皇太后好好樂一樂。”
胤礽先謝了恩,又說:“汗阿瑪說到了弘旦生日,兒子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兒來,汗阿瑪原定的下個月又要巡幸塞外,想請汗阿瑪是不是把七歲以上的皇孫都帶上?他們也都騎得馬、控得弓,成日裡在宮牆、府宅內拘著,也不大好。”
“你有心了,這個主意很好。”
胤礽也是一石二鳥的意思,這樣一來東宮裡的弘晰、弘旦、弘曈就都能隨駕了,他還博了個關心侄子的美名。然後就道:“離出行的日子也近了,既在攜皇孫們前往,少不得叫下頭把他們的名字給報上來,內務府那裡也好辦他們的用度。”
想得很周到,康熙也來了興致,與胤礽一一分說各家的男孩子。胤禔是個繞不過去的存在,康熙斜了一眼胤礽,見他並無不愉之色,只是眉頭微皺。康熙見胤礽皺起了眉頭,他的眉頭也皺了起來,怎麼?胤礽對弘昱有些遷怒麼?
“汗阿瑪,當年大嫂是生下四個女兒之後才有的弘昱,如今……侄女們都長大了罷?”
咦?他說這個做什麼?
“她們的父親被圈了,這婚配上頭,汗阿瑪不發話,怕無人敢說呢,”說著掰了掰指頭,作痛苦回憶狀,“大格格我記得是康熙二十七年生日,二格格已經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