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糧食產量低下的時代,地瓜,土豆和玉米簡直是老天爺對庶民的恩賜,大雍國擁有了其中一種。
地瓜可不像水稻,如果是水稻的話,不用雜交品種能難能做到畝產上千斤,事實上,漢朝人每畝田裡能產上一兩百斤稻穀就已經可以算是豐產了,庶民也會感恩戴德,因為這肯定只是豐調雨順的豐年才能做到,畝產千斤?這是奢望。
地瓜卻能做完美的做到這一點,地瓜的產量比起現在的水稻,產量高太多了,現在,大雍國每畝地瓜的產量差不多是一千五百斤,幾乎是水稻的十倍。
而且地瓜對於環境的要求更低,可以實現旱澇保收,這麼說吧,有了地瓜這種食物,大雍國已經可以宣佈:哪怕再多的人口,大雍國都能養育!
地瓜的普及讓大雍國人能夠攝入更多的營養,糖這種原本的奢侈品也漸漸變成了平民用品。
地瓜無論是生吃還是混和米來煮食,都甘甜可口,幾乎一推廣便贏得了庶民的喜愛,並且被庶民迅速的開發出了許多種吃法,炸,烤也開始流行,如果庶民去地裡幹活,隨身帶點地瓜或是肉乾,也能省了做飯的時間。
因為庶民的喜歡,地瓜的地位迅速上升,達到了和水稻平等的地位,開始列入庶民的主食選單,意味從今往後,地瓜和水稻都是大雍國人的主食。
人口增多,糧食相應產量提高,大雍子民進入了豐衣足食的時代。
隨後總結的是醫療和教育以及準備推出專屬於大雍國的福利系統。
醫療就不用說了,發展很快,最矚目的自然是張仲景,這位原本華夏曆史上的神醫在大雍也開始綻入出屬於他的光彩,從任太醫令以來,張仲景為大雍國總共培養了近兩萬名大夫,雖然現在的張仲景仍然年輕,卻已經是大雍國最出名的大夫,因為無數的大夫都被他提點過,提到醫生,大雍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張仲景,他已經是一代神醫了。
至於教育,南越書院是大雍國第一的書院,不過各城也開始陸續修建屬於各城的書院,對城下子民進行教育,一般是六歲入學,當然,你就算是二十幾了想入學也是可以的,做人,手藝,賺錢,原本林北對南越書院的要求也順沿到各城書院,可以說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
在現代的時候,人們常說未來是屬於下一代的,大雍國現在因材施教,男女皆可入學,學風濃厚,當這批人成長起來,大雍國只會越來越強盛,這是可以預見的。
至於福利系統,這是林北和卞吉在襄陽城提到過的,當時林北說了下概念,被戲志才和郭嘉記了下來,隨著郭嘉這一年的地位越重,開始參與國策,郭嘉便重新提出了這個福利系統,這個系統的全名叫特殊人群福利系統。
所謂的特殊人群,跟當初林北說的是一樣的,指的傷,殘,老弱,以及特別困難的人群。
事實上,要推出這個福利系統是相當困難的,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可能實行這種福利系統,當國家朝不保夕,隨時都會滅亡,那談何福利?
現在的大雍國算是勉強能符和強國這個概念了,治下子民衣食無憂,威懾周邊,揚威海域,所以郭嘉說起這個概念,並且著重強調這是龍王大人的意思後,經過討論,大雍國準備推出了這個福利系統。
這個福利系統主要是為特殊人群服務,其中,對於龍神軍士的家屬更加照顧,因為許多特殊人群幾乎都是龍神軍的家屬。
東漢末年是個亂世,許多家庭都是家破人亡,一個不留,雖然現在大雍國屬於原益州的子民頗多,但是這些益州人中,老人很少,因為許多老人要麼被殺死,要麼就是已經餓死了。
只有龍神軍,龍神軍士這些年裡南征北戰,雖然戰力強橫,科技發達,但是卻總是有龍神軍會死去,剩下的便是這些龍神軍的家屬們,或是老人,或是妻兒。
如果是遺孀還好一些,畢竟有土可種,像孤兒寡母這樣的可就夠嗆,雖然有撫卹金,但是撫卹金是一次性發放,現在大雍國發展飛快,龍神幣也發行了不少,當初定下的物價已經改了兩次了,比在望海城的物價要高一些,撫卹金不足以支撐這些孤兒寡母活上一輩子。
所以有鑑於此,福利系統首先就是對這些人進行一些援助,保證這些人的生活,以後會陸續加入其餘人群的福利,應該要不了多長時間,一系列的保險措施也會被想出來,然後在大雍國實行。
這個福利系統雖然跟大部份大雍人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大雍子民卻相當關心,因為這代表著國家對庶民的照顧,哪怕你對國家毫無貢獻,但是隻要你出生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