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能對平級,甚至對高位者也構成威脅,因此這類人很容易招致高位者與平級一起來鬥他,這種情勢下,他的業務能力再強,受多方的打壓、排擠、扯後腿,也難以做出成績。

內鬥,特別是暗中進行的無序內鬥,給精於內鬥、善於內鬥的個人帶來的好處自然不少,但內鬥讓一個單位、一個群體的對外合力大幅下降。而對一個民族來說,內鬥的盛行是災難性的後果,會讓民族的整體戰鬥力無限地降低,因為戰鬥力都損耗在無休無止的內鬥中了。

第十二章 讓別人犯錯(1)

讓別人犯錯,從而名正言順地將犯錯的人拉下馬,既清除了對手,又清除得理直氣壯,所以聰明人在與對手的競爭中,設法讓對手犯錯,這是最常用的一招辣手。這一招,基本屬於權術的範疇了,只不過現在的聰明人太多,又急功近利,讓這一招的痕跡太過明顯,弄得這一招的技術含量大大降低,才變成了聰明人的普通技藝。

讓別人犯錯,使用這一招最圓熟的人是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名言就是他說出來的。他以各種辦法讓弟弟犯錯,讓弟弟的錯誤逼得自己忍無可忍,這才在無奈之際殺了弟弟,而哥哥殺親弟弟,卻博得國中人人叫好,無人認為他不親不義,這就是鄭莊公技巧的圓熟老辣了。

鄭莊公小名叫寤生,是鄭國國君鄭武公的長子,他母親是申侯之女武姜,武姜生寤生時難產,所以給他取了這個名字。很可能是他的深沉狠毒的性格,使得他母親一直不喜歡他,而喜歡他弟弟叔段。鄭武公冊立世子的時候,武姜就極力反對,想要武公立叔段為世子,但鄭武公沒有同意,他按老習慣立了長子寤生。

武公死後,寤生繼位做了國君,這就是鄭莊公了,母親武姜對做了國君的大兒子仍然厭惡如故,她千方百計為小兒子叔段謀利益,利用自己的身份要鄭莊公將京邑封給叔段,京邑轄地人口多、物產豐富,邑城又高又大,封叔段在這兒,隱然有一國二主的嫌疑,但鄭莊公同意了。叔段於母親的支援下,在京邑招兵買馬,擴充實力,鄭莊公卻假裝不知道,大臣跑來告訴他,說不制止叔段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鄭莊公卻堅決不制止,還說什麼“多行不義必自斃”,讓大臣們不要管,等著叔段自斃。

叔段在莊公的默許下,不斷擴充勢力,他後來又向莊公提出,要將自己管轄的範圍再擴大,莊公也答應他了,將西北邊境一帶的地方以及兩座城池一併交給他。於是叔段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招兵買馬的速度也開始加快,等到他認為力量已經足夠大,他就舉旗造反了,率兵攻打首都,而母親武姜則做他的內應。

等到這時候,鄭莊公才開始反擊,一舉就將叔段打垮了,逼得他逃往外國。原來早在叔段招兵買馬時,老奸巨猾的鄭莊公就想好了對策,他派自己的親信人馬裝成流民去投奔叔段,在他的麾下當兵,叔段以為自己兵強馬壯,卻不知旗下的兵馬多是別有用心的哥哥派來的,雙方一打仗,叔段哪有不敗之理。

鄭莊公可能早看到了叔段在武姜的支援下,對自己有嚴重威脅,但叔段沒造反之前,他驅趕叔段或者殺了叔段,都會揹負不好的名聲,所以他乾脆就鼓勵、慫恿、默許叔段犯錯,給他創造條件讓他犯錯,等叔段起兵造反,這錯可是犯得無法挽回了,此時莊公才放心地笑了,一舉將他的勢力遷滅,將他驅趕出國,既除了害,還半點壞名聲也不落,母親武姜也因為支援叔段造反,被莊公以此為藉口將她攆出了京城,軟禁起來。

讓別人犯錯,給自己製造藉口,這是鄭莊公的權謀。後世的聰明人將這個權謀進一步簡化,進一步降低實施的難度,簡化到現在,幾乎所有的聰明人都會運用這種方法了,同時,在具體實施上,也有了很多變種,在很多時候,讓人犯錯並不一定就是為了整治這個人,而是在別人的錯誤裡為自己謀利,有點類似於讓別人在火中為自己取慄,火沒燒著別人的手,那是他的幸運,燒著了,聰明人自己是感覺不到疼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二章 讓別人犯錯(2)

一、逼人犯錯

逼人犯錯,只能是大哥逼小弟、上司逼下屬、上級逼下級,沒有反過來的道理。也就是說,逼人犯錯,只能是高位對低位、強者對弱者才可以施行,而逼人犯錯,雖然原因多多,但最主要的前提是對自己有利,能在對方的錯誤裡得到好處,不然,逼人犯錯就沒有意義了。

有很多與“逼”字有關的詞語,如“逼上梁山”、“逼良為娼”等等,這些詞語和“逼人犯錯”很相似,但不完全一樣。逼人上梁山,是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