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更重要、更“值錢”。

此話怎講呢?就從亞洲多國和地區近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看起,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八九十年代的韓國、中國臺灣與

新加坡,然後到近十幾年的中國大陸,都是以出口為導向,而不是靠內需來發展本國經濟。正因為如此,在近幾年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

情況下,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在國內擴大內需,為下一波增長尋找原動力。當然,講到這裡,我們自然要想:在眾多發展中國家因本國內需

不夠而都在靠出口、靠“外需”來為其經濟提供原動力的時候,世界上必須有些國家“內需過剩”,迫使它們靠進口來滿足本國過剩的內

需。那麼,我們要問:這些國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內在動力使其內需過剩?是什麼東西讓它們產生這麼多內需?這些東西中國是不是可

以借鑑?

一個簡單的答案可能是:因為這些國家很富。美國之所以內需過剩,我們可能說是因為它有像位於紐約曼哈頓這樣的棟棟高樓、

有微軟和GE這樣的大公司,讓美國財富過剩,因此消費需求自然也過剩。可是,所有這些財富都是極為表面、極為脆弱的,因為如果一

夜間拿掉美國那些經濟制度機制,撤走那些金融證券工具,廢掉對私有財產和無形產權的保護,那麼所有大樓和公司的價值都會一落千丈

,那些過剩的內需也就不復存在了。

以紐約著名的帝國大廈為例,該大廈分為零售層、寫字樓層和賓館層。按照“地大物博”的財富觀,由於其建設費用很高、存在

的歷史長,等等,因此這棟樓作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該很高。但是,客觀地講,不管這棟樓的建設投資是多少或者歷史有多久,其財富價

值(或者任何有興趣買下這棟樓的一方願意出的價格)都會由帝國大廈在未來多年能產生的現金流的折現總值來決定。未來產生的現金流

越高,這棟樓所代表的財富就越高。有了這種評價資產的財富價值的觀念後,我們就更能理解財富的脆弱性:幾乎所有的美國財富都以有

形和無形資產的形式存在,這些資產的價值又都取決於它們未來所能帶來的現金流,但這些現金流的多少最終受制於制度機制和金融創新

。因此,當你拿掉這些制度與經濟體系時,那些資產就不值幾個錢了。

為看清為什麼一國的財富不只是由其自然資源決定,我們不妨把國民經濟看成只有兩組群體組成:廠商(公司)和居民(消費者

)。如果要使經濟快速增長、使國家富強,廠商必須有激勵、也願意去擴大投資、擴大生產;當廠商利潤增長時,居民的收入就會增加;

當居民得到更高收入後,他們就會增加消費;這些增加的居民消費又反過來進一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