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章

非常,說的碧青心癢癢的難受,恨不能自己也生一個,可惜大郎始終不同意。

碧青異常懷疑,蠻牛是怕自己懷了孩子,就斷了他的好事,跑題了,拉回來接著說崔九,有兩個女兒的崔九,應該長大了吧,這次他回來,自己正好可以看看,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五年不見也挺想他的。

而慕容湛自己永遠猜不透,雖知道他對王家頗為護持,可這件案子非同小可,太子殿下又怎會把這個桃木牌送回來,算了,想不通就不想了,反正劉盛既死,這件事就過去了。

碧青後來想過,或許只是自己認為劉盛沒見過鳳林,劉盛當年幫著料理家裡的事兒,天天在府裡出入,鳳林雖來的少,不定就照過面,也只有這樣才說得通,卻怎麼也沒想到,後頭還有一個鄒良庸。

鄒良庸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當初因攀附上崔家才步步高昇,想著這一輩子的榮華富貴都攥在手裡了,卻不想崔家獲罪,他也跟著受了牽連,能得活命已是運氣,只得跑到雁門開了個皮貨鋪子維持生計。

本來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誰讓自己倒黴呢,卻偏偏讓他看見了王記的常大掌櫃,在雁門城,舉凡做買賣的,就沒有不知道王記,不知道這位常大掌櫃的,在北胡,從前大王賀魯到北胡各部落貴族,都只認王記,認這位王記的常大掌櫃。

要說王記做買賣也仁義,他們這些散戶收來的皮子交到王記,也能賺幾個錢,若是千里迢迢弄回京城,就只有賠錢的份兒了。

京城各家皮毛衣裳,均出自王記,直接從草原部落裡收上來的皮貨,比他們這些散戶收的強太多了,好的收不上來,差的賣不上價兒,後來雁門的皮貨商人,也學聰明瞭,收了皮子直接賣給王記,別管好賴的也能賺幾個。王記有專門製鞋的作坊,這些不太好的皮子都進了王記做鞋的作坊,做出的皮靴子賣到各處,頗受歡迎。

鄒良庸對這位常大掌櫃慕名已久,琢磨找個機會見見,以自己的本事,要是能在王記謀個差事,至少比做這樣的小生意強,故此,變著法兒的鑽營,一聽說常大掌櫃在哪兒,就顛顛的跑去,可惜這位大掌櫃太過神秘,每次自己都撲了空。

也是湊巧,今年八月自己拿著皮子去王記交貨,自己到的時候,正瞧見一個披著毛斗篷的人上了門口的馬車,一晃眼間,自己瞧見了那人的臉,不禁愣了一下,再也想不到會在這雁門城看見崔家的大少爺。

想自己都受了牽連,崔鳳九可是崔家的嫡長孫,下一任的家主,自然必死無疑,當初崔家滿門獲罪,過了這些年,他怎他會好端端的出現在雁門城?

抓住王記的夥計問剛才上車的誰,夥計道:“那就是我們王記的常大掌櫃。”

常大掌櫃?鄒良庸都想放聲大笑,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崔家的嫡長子,怎會成了王記的大掌櫃,即使他的長相跟過去有些不同,可自己常出入崔府,怎會認不出來,卻怎麼也想不明白,崔鳳林怎會獲救,又怎會成了王記的大掌櫃。

如今大齊恐無人不知武陵源的王家,王大郎南征北戰為大齊立下赫赫戰功,功成名就之際,卻急流勇退解甲歸田。

王家的生意卻遍佈大齊,而王大郎跟崔家卻從無來往,說到關係,也就王大郎的媳婦兒,是武陵先生弟子這件事,勉強跟崔家有些干係,可當初崔家獲罪之前,皇上已經賜了姓於武陵先生,認真說起來,武陵先生早就不能算崔家的人了,而崔鳳林這個崔家的嫡長孫,怎會跟王家攀上交情。

更何況,敢冒著全家殺頭滅族的危險,救下死囚,又豈是尋常交情,這裡頭的事兒,鄒良庸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不過,想不明白沒關係,有人明白,山西巡撫劉盛出身武陵源,這個別人不知,自己卻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他必然知道些什麼,哪怕劉盛不知道底細,就憑崔鳳林,如今是王記雁門城的大掌櫃這一點兒,他王家也休想置身事外,一心想扳倒王家的杜丞相跟趙家,抓住這個機會怎肯放過。

王家倒了,獲益最大的恐怕就是這兩家了,而劉盛如今也正依仗杜兆那個老匹夫,或許自己可以趁此機會起復,說到底,還是當官舒坦啊。

鄒良庸想好了,就來找劉盛,劉盛為官貪婪,只要肯送禮的,見到他並不難,鄒良庸變賣了家產,見到了劉盛,把雁門城見崔鳳林的事告訴了他。

劉盛頓時大喜,想不到老天給他送了這麼一條發大財的道來,見鄒良庸甚有計謀,便留他在巡撫衙門裡當了師爺。

鄒良庸的意思是讓他把此事告知杜丞相,劉盛表面上答應,心裡卻另有計較,從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