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廉仁義”的東漢上流社會所拋棄。

所謂最親不過枕邊人,如果連“枕邊人”也出賣背叛的人,真不曉得他還會做出多少更無恥的事。

在古代被夫家休掉的人是很悲慘的,孃家人不僅不會可憐她,還會做出更多把她推向絕路的事,《孔雀東南飛》裡就寫的很清楚。所以夏侯氏在眾人面前揭露他相公的真面目,並不是出於一種報復,而是以一己嬌弱之軀對社會和命運的一次勇敢抗爭,她要向天下人表明,丈夫之所以休掉自己,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守婦道”,而是丈夫道德敗壞。這樣示天下於清白後,在未來的日子裡,她才不會生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和冷言惡語中,才會凝聚起新的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保護自己應有的生存空間的人,是很可敬的。

在我們當今生活的這個社會中也一直存在三種人倫關係之“義”:宗族之義;朋友之義;賓主之義。在這三種“義”中,尤以宗族之義為最重,可謂社會人倫關係的基石,而當今“宗族”概念正日漸淡出人們的思想,現代家庭中又以獨子家庭為最多,所以這個“宗族之義”實質上也就是父母子女之義和夫妻之義,而此“二義”中又尤以夫妻之義為最重。因此可見“夫妻之義”在現代社會中所處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左轉》中有句話叫做“多行不義必自斃”。在今天,丈夫做出極對不起老婆的事,即使被公諸於世了,多半也不會淪落如“過街老鼠”的地步,因為我們都麻木至“笑貧不笑娼”了嘛,但是他這個道德的堤壩既已穿孔——即使是細如“蟻穴”吧,遲早都會在他死抱著的“僥倖”的溫柔鄉里長提一潰,水淹三千里。到時候他就自陷於死地了,豈有餘生之論!

太史公的家訓

太史公司馬遷,史家之聖者也。《史記》的問世,固然是太史公忍辱負重,更兼其稟賦過人,破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成就,然究其根本,則要歸功於太史公的“家訓”。

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率群臣在泰山舉行曠世大典——封禪。老太史公司馬談因為沒能參加這次大典,心裡憤懣難抒,以致病入膏肓。適逢太史公出使歸來,即刻去見老太史公,老太史公躺在病榻上握住兒子的手不禁泣涕道:“我們家先祖在周朝時司掌太史之職。遠在上古虞夏之世便顯功揚名,職掌天官。後世家道陷於衰落,難道最終要斷送在我手裡嗎?你繼續做太史,就會承繼我們祖先的事業了。今天子繼承大漢一統千秋之業,封禪泰嶽,而我卻未能隨從,這是命啊,命啊!我死之後,你必定繼任為太史,做了太史後,你千萬不要忘記我所要完成的著述啊。再說孝道是始於適奉雙親,進而效忠君王,最終在於立身修德。能夠垂名於後世,以彰顯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道。自古以來天下皆稱頌周公,說他能夠論述歌頌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邵的風尚,通曉太王、王季的思慮,乃至於公劉的功業,並尊崇始祖后稷。自周代幽、厲二王之後,王道衰敗,禮樂衰頹,孔子整理舊有的典籍,修復廢棄的禮樂,論述《詩經》和《尚書》,編著《春秋》,讀書人至今靠著它們來作為立身的準則。自從魯哀公獲得麒麟以來四百餘年,諸侯互相兼併,史書遺失殆盡。今大漢立國,海內一統,君賢而臣忠,我身為太史卻未能詳論載述其事,斷絕了天下修史的傳統,對此我感到很羞慚和惶恐,你都要記在心上啊!”太史公聽著父親的陳述,悲傷的低頭流淚說:“兒子雖然駑笨,但我會詳述先人所整理的歷史舊聞,絕不敢稍有缺漏。” 太史公為父親守喪三年後,繼任為大漢太史之職。

其實概括來說,老太史公想要太史公記住的就是這一句:能夠垂名於後世,以彰顯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道。這是老太史公“遺言”的精髓所在。

相對太史公家的這條“家訓”,我們今天這些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上是不是都幾乎“本末倒置”了呢?如果沒有著眼闊遠的父母,恐怕再是天縱之才,也要被糟踐成井底之蛙了。

為父母之任,堪比治國、平天下之重。已為父母者,未為父母者,當皆深慮之為是。

雋不疑母仁

雋不疑字曼倩,勃海(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仕於漢武帝、漢昭帝兩朝,曾任青州刺史、京兆尹等職。乃一代賢臣,名臣。

當時位比周公的大將軍霍光很是欣賞雋公的才德,非要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雋公固辭不肯。

雋公卸任京兆尹後,百姓們都很很懷念他。後來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的趙廣漢為京兆尹時,不禁感嘆道:“我懲處奸邪和防範罪惡,做好一個父母官的本分,至於參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