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羅瓦博士把這稱為前意識狀態。
在布羅瓦看來,人真正需要的是與其他同胞——人類在一起,它使人與人之間那種神秘而壓倒一切的孤立和孤獨感得到平衡。所以,布羅瓦博士用群體分析的方法代替了弗洛伊德的個人分析方法。根據弗洛伊德的方法,在爭奪支配權的鬥爭中,病人的個性總是對抗精神分析家的個性。在群體方法中,反應分散在—群人之中,強烈的個人因素儘可能地排除在外。因為只有透過幾個人或許多人互相之間的無形反應,你才可以得到鬆弛,打破“我和你”之間的緊張氣氛和競爭。一般來說,兩個人處在一起就難免會出現競爭。必須打破的是個人自我中心的絕對化。就我們自己來說,我們都是這種沒有希望的渺小的絕對分子。如果我們十分敏感,我們就會感到痛苦,我們就會抱怨,於是我們就被稱作精神病人。如果我們自鳴得意,我們就會欣賞自己渺小的絕對性。儘管我們會把它隱藏起來,裝得十分謙卑和溫順,但在內心裡,我們卻認為自己是絕對的完美。沒有人能比我們更好,這種情況被看作是正常狀況。
論《意識的社會基礎》(3)
布羅瓦博士的著作中最有趣的部分也許是他對正常狀態的考察。人一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就會為自己描繪一幅圖畫。然後他就按照這幅圖畫開始生活。人類作為整體為自己繪製了一幅圖畫,每個人就得讓自己適應這幅圖畫——人類的理想。
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