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透過張藝謀之口,可以瞭解到更多國內電影行業的現狀。再結合未來的資訊,張少傑很容易判斷出現在國內電影市場的現狀。

和香港電影一樣——機遇和危險並存!

80年代中國的電影市場基本上超過15億人民幣的,巔峰時期每年電影票房是30多億,這還是票價僅僅幾毛錢的時候積累而成的鉅額數字。

這個年代,老百姓人均每年看電影次數是達到30次的!

而到2010年,中國的電影票房雖然達到了100億人民幣。不過,那時候的票價卻是幾十元、上百元一張,人均每年看電影不足0。2次!

當然了,這也不完全怪國內的電影人的無能。事實上,未來30年間,國產電影製片能力是有長足發展的,但是有太多的因素會衝擊電影市場,導致電影市場規模並沒有擴大,甚至縮小了。

其一是電視機的普及,而觀看電視節目比看電影更廉價、更方便,使得電影觀眾大量的流失。

其二,通貨膨脹因素,造成電影票價年年高漲,進一步讓人不願走進電影院。

其三,市場化經濟時代,大量的電影院因為虧損而結束營業,電影院的數量不足80年代初的十分之一。

當然了,盜版因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在90年代,隨著錄影機、VCD等等裝置普及,盜版錄影帶、光碟瘋狂氾濫,巨量的盜版電影錄影,使得電影院線生意慘淡。到了網路時候,絕大多數的電影觀眾,甚至從沒有走進電影院的習慣,而是透過下載盜版資源的方式觀看電影。

80年代而言,雖然觀眾走進電影院相當頻繁。

不過,這也僅僅是電影院的黃金年代,這時代國內電影製片行業依然是不容樂觀。

電影院中的國產電影少,進口電影多;新片少,老片多。。。。。。。

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現階段國內的電影產業急需改變的現狀。

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蘇聯的電影、東歐的電影,甚至是朝鮮的電影,都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去觀賞。

更別說是,香港電影、歐洲電影、美國電影了。。。。。。

每一部港產片、美國片,少則在國內取得幾百萬人民幣的票房,多則取得數千萬上億的票房。

嚇的國內的電影部門,猛呼資本主義國家電影的洪水猛獸。。。。。。。

當然了,國內電影界的人士,認識到,完全不引進海外影片,會讓國產片封閉,那會是死水一灘。

如果完全敞開市場,以此時國產片的市場競爭力,是完全不能和海外成熟電影市場的大片抗衡。

所以,國內電影行業,做出了一個比較慎重的決定——引進海外電影,但是限制引進的數量。

每年只批准十幾部的海外電影進口,也不會掀起整個市場!

————————

到了酒店之後。

張藝謀向團隊帶隊的巴金、艾青等等國內官方的領導們請示,批准張藝謀和張少傑拜把子。

事實上,這一次,到香港的目的,就是交流、交友的!

張少傑在香港、臺灣,擁有巨大的讀者群體!他筆桿子發出的聲音,也是能影響大量的港臺人民。所以,他是一個值得爭取的香港文人!

張少傑拜把子,也需要考慮金庸的態度,金庸可是他的老師。

不過,金庸對張少傑是寵愛有加的。加上,現在金庸和內地文化圈交往頻繁,並且,他也受到邀請,明年訪問內地北京!

金庸的政治立場,顯然已經很明瞭了!

金庸一生,都不太鳥臺灣那邊的政治人士,對於內地向來的親近。不過,在特殊時期期間,大失所望,不斷髮出批評聲音,因此被認為是右派文人。

現在,只要等到金庸去內地,多半就會又被某些人士認為是“左派文人”了!

在金庸主持、亦舒的見證。

張少傑、張藝謀兩人,喝著血酒念道。

“我張少傑。”

“我張藝謀。”

“我二人在長者面前宣誓,今日結為兄弟!”

“。。。。。。從今往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相互照顧,相互幫忙。如有違反,五雷轟頂,天人共棄!”

之後,兩人飲酒,握手!

激動之情,難以抑制!

____________

國內的文化交流代表團,本著文化交流、樹立國內文化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