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暢銷書之王,一個月能夠有200萬的收入。他寫歌、寫電影劇本,也是香港第一流的人物!香港的出版界、電影界來看,張少傑就是一個香饃饃,能夠被他看上眼的人,都能被他捧紅!還有,他在香港開了幾家公司,有龍騰娛樂經紀,有寶龍電影公司!在香港,他的一個最成功的文化產品商入之一!”
陳凱歌說道:“真羨慕你啊!有張少傑那條門路,以後到香港電影界發展,能夠獲得的成就,遠超現在的國內電影製片廠吧?”
“不!香港電影產業的發達,也只代表香港。要振興中國的電影行業,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在國內拍電影!”張藝謀毅然說道,“我畢業後的理想,依然是在國內發展。”
陳凱歌笑道:“你別死腦筋了!哪怕是國內的電影製片廠,也是經常接受港臺的電影投資,與他們合作拍片!如果你擁有香港那邊的關係,每部電影能夠籌集到百萬港元的預算,任何電影廠,都將你當活菩薩供起來!”
張易謀一愣,心中忽然起了波瀾!
他準備在國內電影行業發展不假,但是如同能夠不斷引進香港、臺灣的電影投資,與國內的電影製片廠,合作拍片,那不就等於是招商引資,幫助國產電影的發展嗎?
一種豁然開朗的明悟,湧現在張藝謀心目中。
“易謀大哥,我是學導演的,你是學攝影的。你我自勺專業特長是互補的。將來咱們合夥幹吧。畢業後,我當導演,你當攝影。那時候,咱們肯定是能夠拍最多電影自勺組合!”陳凱歌建議說道。
張易謀忽然點了點頭。
兩個未來中國影壇第五代導演,緊緊握手。
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人們有建設祖國,見證中國備行各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參與感。
而中國的電影行業,在此時真可謂是百廢待興,第五代的導演們,比後來的導演們,多了一份振興國產電影的使命感!
正是因為這種使命感,使得他們不斷的探索!
從純粹的藝術,到後來的明星制大片,再後來則是特效大片…,,雖然在探索過程中,他們揹負著不理解,甚至是指責、罵名,但是整個中國的電影產業發展和進步,與他們的探索密切相關。
要知道在80年代,連朝鮮電影、印度電影,也比當時的國產片好看,幾乎每一部引進的海外電影,都比國產片更有市場,使得當時的導演們心中有一股憋屈。
中國電影不斷學習、提高,到了90年代時,已經不屑與朝鮮電影、印度電影相比,而是與香港電影比較。
再後來,21世紀初眼界逐漸高了,比較的物件成了好萊塢…..從每一個階段,比較的物件一直髮生變化,就可以看出中國影視行業的努力和進步。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圖書市場,從沒有哪一部達到了《大國崛起》這般的暢銷程度!在1980年10月25日狂賣了首印的10萬本。
接下來,連續多日每天的新增發行量皆是超過15萬冊。到了10月30日,《大國崛起★葡萄牙篇》總髮行量已經達到了70萬冊…,,這一可喜銷售資料,僅僅是5天之內完成。
而到了11月初,雖然<;大國崛起》經歷了連續5日狂飆猛進之後,發行量開始逐漸的萎縮,但是每天依然能賣10萬本以上11980年11月3日,人民出版社編輯專程打電話向張少傑報喜一一《大國崛起》總髮行量已經突破100萬冊!
“8天時間,銷售100萬冊!”邱編輯用激動的語氣向張少傑報喜。
張少傑也是吃驚:“沒有說錯吧?100萬冊發行量?《大國崛起》!”
邱編輯肯定道:“沒有錯,準確資料是1025695本,去掉零頭,算100萬冊!恭喜你了,張少傑,《大國崛起》再次在國內暢銷,按照版稅分成的話,你能拿60萬元人民幣的稿費!”
“同喜同喜!”張少傑笑道。
百萬冊,那可是一個驚人的資料。在香港、臺灣,單本圖書能賣百萬冊以上,只有寥寥數人一一金庸、瓊瑤、古龍等人。但是他們的書,一般出版的頭一年最多賣二十萬本,百萬冊的銷量往往是十多年以上時間累計銷量。
張少傑此前也有一本銷售過百萬的,就是《大唐雙龍傳》第一集、第二集!不過,那都是半年多時間累計的銷量。
但是《大國崛起》那可是8天時間單本書的銷量破百萬,當真是勢如破竹,彰顯10多億人口大市場的氣魄。
掛掉了電話之後,張少傑不免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