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他在英國篇中,指出英國發展路線中一些寶貴的東西,最值得此時的中國借鑑。比如,利用我國工業基礎比一般發展中國家要好,勞動力成本比發達國家低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他給我國開出的藥方是,第一步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以滿足內需為主。第二步,工業產量逐漸上升,大幅度操縱人民幣貶值,將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一口氣貶值到8。25:1這一匯率,透過人民幣貶值進一步加大我們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促進製造業出口,進一步擴大工業規模。

最後,可能受迫於國際壓力,人民幣被迫升值。那時候,則是大力提高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升級產業。使得我國進入準發達國家行列。他說,透過政策扶持,我國鋼鐵、家電、水泥、汽車等等各項傳統產業,產能上超過美國才躍居世界第一,毫無難度的。有難度的是提高國內工業、科技的技術專利的數量。技術專利數量之爭,標準之爭奪,才是未來國家工業、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沒有掌握專利和核心技術,再多的產量,也只能是工業大國而不是工業強國!”

“此外,張少傑同志還認為,以市場換技術這種指望發達國家施捨,是不能真正提高本國技術含量的!科技含量、科技創新能力和本國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有關!”

“此時,中國的工廠一線的技術人員普遍是初中生為主,創造力不足。我們可以透過計劃,10年內,先一步將本國的技術工人平均學歷提高到高中學歷。再過10年,技術工種學歷逐步提高到大專學歷。30年之後,技術工人則是換做是和發達國家一樣是以一一大專生和大學生為主。要充分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不但發展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且,還不斷批次生產高學歷勞動者。當我們一線工作人員,大學生人數,超過發達國家,我就開始具備可以與歐美相比的技術創新能力!”

鄧首長談論張張少傑書中的內容,顯得精神奕奕,每談一條,都不免是讚賞有加。

張寶忠心中湧起驚濤駭浪。

跟著首長這麼多年,見過的高階領導人,多不勝數。中國領導人中,搞政治的人才多,打仗厲害的更是多不勝數,搞工業的也有不少。

但是像張少傑這般被鄧首長欣賞的人才還是很少。也只有共和國的這麼多年搞財政、經濟最厲害的大家陳雲同志,能夠有張少傑怎麼長遠的見識吧。

鄧首長對於張少傑的書,現在算是愛不釋手,笑道:“聽說,張少傑除了寫《大國崛起》之外,更出名的的寫《大唐雙龍傳》這部武俠小說。我們的閱覽室,有沒有他的武俠小說!”

張寶忠頓時笑道:“有的!香港新華社工作的同志郵寄了香港出版的10集《大唐雙龍傳》。有很多的領導借閱過,都表示可以一讀!““是嗎?那我可要看看!,“鄧首長性質很高。

鄧首長其實也比較愛看小說的,金庸的武俠,他是一本不漏的看過。後來金庸小說在內地解禁,允許出版,這也也是鄧首長拍板決定。能夠有幸被鄧首長看過的小說,內地出版,基本掃清了政治上的阻礙!

(未完待續)

第157章《大國崛起*葡萄牙篇》實體書

《大唐雙龍傳》其實已經全部完稿,但是因為玉郎國際與《明報》約定,出版的速度,不能快過<武俠與歷史》上的連載速度。

現在《武俠與歷史》週刊,每期連載《大唐》達到3萬多字,一個月也就12萬字。《大唐》實體書每集有6。5—7萬字,這也就意味著每個月出版兩本的速度,才不會超過了《武俠與歷史》的連載進度。

玉郎國際出版漫畫向來的週刊、雙週刊的形式。香港的漫畫讀者習慣這種穩定的出版日期。

而玉郎國際出版《大唐雙龍傳》這種大部頭小說,也採用雙週刊的形式穩定出版發行,這樣對於總體的銷售量是有好處的。

至少,到現在《大唐雙龍傳》小說版,在香港最高的第一集已經賣了22萬本之多,而平均每期的銷售量則也達到10萬本左右。

張少傑在香港的出版小說的版稅是20%,《大唐雙龍傳》每集定價是15港元,這就意味著,每集他能夠拿30萬,一個月能夠在香港拿到60萬港元的版稅收入。

而臺灣那邊的出版,張少傑虧了,因為在臺灣《大唐雙龍傳》最高一集已經能賣到85萬本,平均每集也賣到了56萬本之多。如果是按照版稅抽成的話,哪怕是張少傑之拿10%的版稅,一集也能拿8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