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來開發中國內地市場,往往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換做了90年代,中國政府更多考慮的是經濟賬。那麼,想要在高舉愛國旗號,在國內大舉跑馬圈地,獲得影視行業的更多市場份額,幾乎是不可能的。
香港的港龍航空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原本港龍的創始人曹光彪,是紅色資本家,依照過去與內地政府打交道的經驗,高舉民族企業的旗號爭取內地政府的好感。
不過,到了90年代,港龍意圖在在中國民航市場取得更多的航線,內地民航出於自身的利益思考,拒絕了港龍在內地直接設立售票點的請求。
而港龍在與香港航空的霸主國泰航空苦苦競爭,希望獲得央企中信集團支援。
然則,作為央企的中信集團,評估了港龍與國泰自勺盈利水平之後,卻選擇投資國泰航空,並支援國泰兼併港龍,使得港龍的創始人曹氏家族嘆息,大勢已去。
任何生意人都懂的與時俱進,內地政府將政治的時候,要政治正確自然能大獲其利。而等到內地開始務實的時候,談商業利益,才能夠獲得務實主義的當政者認同。
亞洲電視在80年代進軍內地市場,唯一正確的方式,就是“政治正確”!《霍元甲》、《陳真》這樣的電視劇,顯然是政治上比較正確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中國國內的電視臺、電影院,開始引進了大量的歐美日等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電視劇、動畫片。
比如,美國的電視劇《海底遊記》,原是長達110集的劇集。不過,80年時候,引進其中21集,中文名《大西洋底來的人》,結果形成萬人空巷。
《大西洋底來的人》劇中的時尚墨鏡一一“麥克鏡”,居然成為了80年代初,僅僅次於香港的電子錶的暴利產品。幾毛錢在沿海地區進貨的墨鏡,在“麥克鏡”熱潮中,甚至能夠賣到幾十塊錢!
接著,第二部引進中國的美劇《加里森敢死隊》,原本全集有26集,但是播放到16集的時候。某個領導看著不爽,覺得這不電視劇,純粹打鬥胡鬧,浪費了感情。於是,讓央視停播。
央視無奈在16集時,打上了“全劇終”字幕。結果,觀眾譁然,紛紛給CC七V寫信,質疑為什麼放了一半就不放了,還打上全劇終字幕欺騙觀眾,甚至成了80年的重大新聞事件。
在改革開放初年,中央電視臺,每年的營業收入,才不過是剛剛破億。根本沒有多少資本引進最新的電視劇。
《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
這樣60年代的美劇,僅僅是用了幾千美元至一兩萬美元的代價引進的。
因為,幾千塊錢的代價,連將110集的電視劇完全翻譯成為中文的成本部不知這麼多。所以,<;大西洋底來的人》110集的電視劇,也只能翻譯21集。
當時,中央電視臺引進播放的海外影視劇,引進一部,紅一部!
其他的地方電視臺,無疑都已經開始意識到,進口電視劇對於收視率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所以,也紛紛絞盡腦汁,尋求引進海外影視劇的渠道。
廣東省的電視媒體,自然也有引進境外電視劇的想法。
在6月初,亞洲電視的總經理,黃錫照帶著黃泰來、蕭若元、麥當雄等等重量級的團隊,來到了廣東省,進行電視劇引進談判工作。
而事實上,亞洲電視自勺前身一一麗的電視與廣東省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81年,廣州舉行的“省港足球賽”的時候,麗的電視使用了最新的微波技術,實現了現場直播足球賽。
從那以後,麗的電視也經常申請在內地做一些採訪節目,均是受到了廣東省的支援。
這次黃錫照再次前來談合作。
廣東電視臺的臺長孫孔華,率著電視臺的要員,對於亞洲電視的來人,熱情的招待。
之後,眾人開始在電視臺中,觀看黃錫照帶來的《霍元甲》、《陳真>;的複製。
有著廣東電視臺的眾多的專業媒體人員把關,確定了這兩部電視劇“政治正確”,合作基本上已經敲定!
“尊重的孫臺長,還有各位廣東省工作的電視同仁。亞洲電視的前身是麗的電視,雖然這原本是一家外資控股的電視媒體。
但是從70年代開始,我臺主要的員工,都換上了以華人為主。對於民族精神,以及對於百年前的救亡圖強的革命先烈,我們都是非常認同的。
我們很多的影視工作者,雖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