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小霸王公司,賬戶上原本就是以日元、美元、人民幣等等貨幣為主,至於港元平時也僅僅保留不足500萬的港元,用於香港總部支付員工的薪酬。
此時的小霸王,擁有的貨幣存款已經有了1.5億美元。並且,每月的盈利而是超過2000萬美元的規模。
WORD科技公司,市場基本上都是在美國。因為,公司擁有5000萬美元的外匯存款,也顯得財大氣粗。
而張少傑本人的銀行賬戶上,在日本的小說分紅,已經帶給他200億日元的鉅款。換算成為美元的話,則是達到1億美元。
自然,張少傑腦殘才會將此時的日元兌換能成美元。
須知,80年代金融史上,日元升值、廣場條約,可謂是被寫進金融教科書上的重大事件。
因為,日本的產品,在歐美國家價格競爭力很強,造成歐美各國對日本不斷造成貿易逆差。尤其是美國政府,認為經濟不景氣,罪魁禍首就是日本的產品,不斷向美國傾銷。造成美國本土經濟惡化、失業率高企。
由於美國一再的讓日本成為“負責任的大國”,所以不斷的聯合歐洲多國財長,一路的逼迫日元升值。
事實上,在廣場條約之前。日元其實已經先後從30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了200日元兌換1美元。但是,日本的產品,依然具備價格競爭優勢,所以,歐美各國並不滿足,才會提出更激進的“廣場條約”,逼迫日元進一步升值。
而在80年代初,歐美各國強硬逼迫日本成為“負責任的大國”的時候,其實已經有超過數萬億美元的熱錢,或明或暗的佈局日本了。
在廣場條約之後,日元與美元的匯率迅速從200:1,一路漲到150:1、120:1,甚至是80:
1,最受益的則是事先佈局日本的歐美金融財團。
當美國的金融資本,充分享受了日元升值,帶來的資產暴漲之後。至少讓歐美各國獲得了幾十萬億美元的“紅利”!這些金融掠奪的紅利,在90年代源源不斷的注入了美國、歐洲等國的實體經濟中,刺激了歐美經濟的十年景氣。
鉅額的財富被歐美的金融資本家源源不斷轉移出了日本。這才是後來,日本90年代—21世紀,經濟原地踏步踏,絲毫無寸進的根源。
那種大手筆的割羊毛,可不是張少傑這種級別商人可以玩得轉的。
至少要擁有可以操縱美國政府的程度的超級隱形鉅富們,才能夠做得出這樣的大手筆。
這是因為有這點的認識,張少傑也知道,所謂是金融投機家擁有先知一般的智慧,能夠預測經濟走勢,顯然是假的。
國際金融家的暴利模式,就和搶劫犯類似一一拿著一把刀子,和對方說:“把你的現金交出來,否則要你的命!”
金融家的刀子,其實就是政治、軍事勢力。
沒有世界霸主級的勢力,玩洗劫天下,基本上是玩笑。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政府真的腦殘到,被對方使用金融工具洗劫而茫然不知。除非,搶劫者實力強大到,讓被搶劫者敢怒而不敢言,才能夠順利進行。
張少傑現在的優勢是,知道某個強盜準備搶劫某個有錢的肥羊。所以,他準備跟蹤在強盜之後,等強盜的戰利品太多,丟在地上懶得撿起來的時候,悄然撿些漏就是了。
撿日本貨幣升值的漏子,其實也很簡單。
不外乎是,在日本世界投資地產,或者是與地產相關的公司股票。如果是再進一步,則直接從日本的銀行借款,炒作日本的地產、股票。只要在90年泡沫崩潰之前,脫身而出,這些投機行為,都能夠讓人成為一方鉅富!
(未完待續)
第287章 將政治和務實的區別
香港的經濟,依附中國的大環境。否則,已經有5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離開中國大陸的物資供給,香港光是飲水都不能自給。
影視娛樂行業,是依附於經濟大環境的產業。只有經濟發展起來,影視娛樂之類的文化產業才有前途可言。
香港的文化產品出售,出口亞洲諸國,此時已經達到極限,數量在龐大,便會遭到各國政府的抵制。
出口歐美,則受限於文化不同,亦不能獲得市場主流的地位。
中國這個大市場,其實是香港文化產業生存、發展的大基礎。而在80年代的中國,還是講政治,而不像後來一般務實、將經濟為主。
此時的香港文化商人,如果激靈一點,從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