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漢王,林孝珏倒是對太子更放心一些。
但也怕萬一她看走眼了。
她眼睛略抬,看著前方一笑,笑容豔麗如瓊花綻放,但是冰冷。
復又垂下眸子看著李固通道:“不用管他們哥倆,讓他們鬥去,等皇上百日祭之後,我想辦個女子學院,安安心心教課,不理會那些事。”
教書育人,替女子爭取權利,這一直是林孝珏致力的事。
李固信想到她方才坐在窗前的樣子,花團錦簇之中,她宛若秋水長空的明眸認真的盯著書本看,如瀑青絲垂在白嫩的頸間隨著清風微微飄動,跟窗外的風景構成一幅讓人遐想的畫卷,真是美麗動人之極,直刻到他的心底。
他的媳婦,就是為學習而生的吧?
可是她現在要負責曾經的長皇帝孫,現在太子的功課,忙的很,再辦女學,怕要累壞了。
李固信忍不住心中的憐愛之情,慢慢拉起林孝珏的手:“嗯,其他事有我,你就好好當你的女先生吧。”可她願意,就不忍心阻止,唯有支援吧!
這時流銀已到了窗外,見二人手拉在一起,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的眼睛放著光,那種旁若無人的親暱,好像要把他膩死。
他心中警鈴大作,眼下是國喪期間,這倆人可別鬧出什麼事來。
流銀的想法顯然多餘,林孝珏當晚都沒有住在新房,而是去了別的廂房住,李固信自己守著他的大床,睡的特別踏實。
閒暇過後,又是無盡的忙碌。
轉眼間,就是百日祭。
新皇帶著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到昌平縣天壽山的長陵祭拜太宗皇帝。
長陵前都是陵牆,正門開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兩側,好似一龍一虎踞守大門,十分威嚴壯觀。
新皇就帶著眾人在正門之前行大禮。
禮到了尾聲,有人忽見北山上有兩個人影相攜登山,這兩人皆頭須花白,看起來已有年紀。
今日明明是祭祀之日,陵墓附近為何會有行人過往。
看守的侍衛要射殺二人,一位禮部的老者忙搶前一步對新皇說:“今日是祭祀之日,太宗皇帝向來仁德,豈能滿意看見他的子民因他的忌日被射殺,此事萬萬不可。”
太子也不想留下殘暴的名聲,派人叫二人過來,問二人為何會出現在山中。
原來兩人是親兄弟,看相貌也確實相似。
那位哥哥有疾病在身,話語不清晰,弟弟便跟新皇解釋,他們並不知道今日是什麼日子,因家中八十歲的老母做夢,夢見白鬍子老神仙出現在山中,說山中有一眼細泉,包治百病。
百病他們倒不圖,老母只想讓哥哥的病好起來,起碼能說出半句囫圇話也是好的。
所以就命弟弟到山上取泉水。
又因為弟弟年邁,也登不上山,他們又無別的親友,哥哥就跟弟弟一起來了,相互扶持,藉助對方的力氣,興許就能爬上去了。
別說,終於爬到了半山腰。
這兩兄弟皆衣著破亂,人也面黃肌瘦,一看就是窮苦人家出身,但弟弟看哥哥的眼神充滿疼惜,弟弟雖不能言語,但拉著弟弟的衣角十分自然,可見平日裡他們相處真的極好。
如今哥哥有病,弟弟就因為老母的一個夢,就能不顧年邁的身體和登山的危險,給哥哥取泉水,這份仁義之心,也很令人敬佩。
百官之中,竟然有淚窩淺的,聽這弟弟如泣如訴的敘述,流下眼淚。
禮部的老者一邊哭一邊感慨:“竟然在太宗皇帝忌辰時遇到這樣的奇事,這就是太宗皇帝顯靈,以彰顯仁德之事,兄友弟恭,母慈子孝……”
他說了很多恭維的話,但無外乎的提到了兩點,一個是兄弟之間要和睦,而是對父母要孝順。
如果這話是在別的地方說,也沒什麼不妥,以孝治國,孝是根本。
可是這是在長陵之前,還是皇上的百日祭,當著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的面。
他在強調什麼?
不就是如果兄弟失和,就是對父不孝。辜負了仁義二字嗎。
其實是說給新皇聽呢。
新皇用餘光看了一眼身側的漢王,眼底的眸光逐漸湧上一片慍色,太巧了吧?巧的可以看出是人為的刻意。
林孝珏站在人後,此時也在想,太巧了。
但是巧就巧了,刻意就刻意,終歸是兄友弟恭的戲碼已經演完,之後皇上再想找漢王麻煩,就得想想今日的事。
世人最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