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了更大的自由,設計出來的樣子千變萬化,買表的時候會把你的眼睛看花了……這樣的作文當然不壞,可是引在這裡,我得說它幾句壞話。它“說明”的功用大,“描寫”的效果小。如前所述,描寫使我們對久已熟悉的事物有新的感受。沒見過手錶的人恐怕很少吧,手錶是大家“司空見慣”之物,這個題目不寫則已,要寫,用灌輸常識的態度加以“說明”,未免多餘。

“說明”之難在說得簡潔明確,“描寫”之難在描得生動新鮮。歷來作家狀物寫景都對“新鮮”下功夫。有人說,詩人筆下,不過是寫些風、花、雪、月罷了;誠然,不過好詩裡的花是完全新鮮的花,好詩裡的月是完全新鮮的月。“新鮮”的意思並不是說風有紫氣,或月呈三角形,而是給我們新的感受。

我們只好再找一段文章來對照參考:代表十二個數字的十二根短棒環繞圓心整齊地輻射著。秒針急急忙忙地去撥動每一根短棒,使它們產生意義。然後分針慢吞吞地去做同樣的事,使那些短棒產生另一種意義。三種針的位置和關係不斷變更,在表面上切割出許多角來,夾住那不可捉摸的時間。

表面的圖形變化也許不只代表時間。秒針把一個角越變越大,同時使相鄰的角越來越小,終於大的角完全併吞了小的,但是盈虛消長週而復始,秒針繞了一圈從頭做起,大角又變小了。最典雅的圖形是六點整,時針分針拉成直線,秒針也和時針重疊了,表面左右兩個半圓,均勻調和,實在好看。這種美可以維持一秒鐘,對欣賞美的人來說,一秒夠了。

描 寫(2)

也還有別的美。九點十五分的時候,分針時針拉平,秒針正指著十二點,剎那間,十,十一,十二,一,二,五根短棒都特別光亮柔和了,因為一根明燭正插在平臺上映出半圓。緊接著,秒針移到橫線之下,在中間垂直而立,立成一根柱子,支援著一圈傘形的花球。

秒針的針尖極細,細得粘在表面上,每走一步都要費盡力氣擺脫吸力。它的貢獻實在大,把一個扇面開啟再合上,合上再開啟,每開啟一次換一幅畫,令人觀之不足。難怪世上有許多人戴著名貴的表,卻從來不守時間,他們八成是看呆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一段跟上一段不同,這是描寫。它寫自己心中的表,而不僅是眾人眼中共見的表。它寫出表的一種精神,而不僅是它的物質構造。

它的確是很盡心、很專注地在“描”,但它的底本卻是一種非表之表。

這一段寫表和前面寫曇花也不同,寫曇花,“描”的是眼前之花。

這樣,我們找到三個可能:說明眼前的景象;

描寫眼前的景象;

描寫心中的景象。我們作文總是避免把說明當作描寫使用,而在描寫時,又常常使眼前景象和心中景象交織交融。就方法而論,前後兩段描寫“表”的文章不妨混合重組。對作文有興趣的人何不拿它當作一個習題,看能做出什麼樣的結果來?

無論是描花或雙鉤,都是謹細的,節制的,所需要的技巧是單純的。兩段寫表的文字,正是如此謹細地、節制地、單純地去“描”眼前的或心中的表。也許這樣才使讀者充分體會用語文去“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作家寫作的時候並不如此小心翼翼,他還有很多方法可用。他們深知若欲使眼前與心中交融,非增加若干自由不可。有些地方我們得立刻向他們學習。第一,你正在寫波浪滔天,忽然放下波浪,去寫群山萬壑,因為山峰山谷和波峰波谷有些相像。這就是使用比喻。“發明”比喻的人實在是偉大的天才,替天下後世解決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事物,最容易辦到,可惜多半很難出色,但是,你若用這句似乎平凡的話去比擬類似的另一事物,這句話的內部就好像有什麼潛力忽然奔放出來,予人以毛蟲化蝶的驚喜。“山外有山,忽起忽伏,連綿不斷,”也許費盡心思只能寫到這個程度,那麼,丟下山峰去想海浪,海浪也“忽起忽伏,連綿不斷”,用海浪去“比”群山,說群山是凝固的海浪,海浪就救了群山。也許有一天,還可以用“忽起忽伏,連綿不斷”的群山去救海浪,把海浪描寫成“沸騰的群山”。兩個牛皮匠,一個諸葛亮。

兩件事物不能完全相像,比喻只取其近似的一點。山和海相反之處頗多,但都是“連綿起伏”,單就這一點著眼,山可喻海,海也可喻山。詩人曾經用流水比喻許多東西,“車如流水”,大概相當於廣東話裡的“遊車河”,馬路如河床,滿街是車,行進的方向相同,猶如河水。“相思如流水”,大概是說全心全意投入,不能停止,也沒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