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憐年蛇形劍的劍尖卻被陸元以劍柄給擋住,也便是說這樣一來,憐年不收劍便攻不到陸元,陸元卻可以攻到憐年。
憐年馬上飛快,又飛到了上空,一式微塵無聲落下,直刺向陸元,這一式卻是希夷劍當中偏向於大音希聲方向的劍法,一劍刺下快得可以,還無聲無息,陸元養吾劍一轉,憐年卻感覺自己若是再進攻,只怕一條手臂都要被陸元給粉碎,無奈之下,也只有倒嫁。
……
憐年連攻二十三次,連退二十三次,次次都是輕易的被陸元給擊退。
而且,此時有人注意到了,憐年又是飛身進擊,又是不停的後退,堂堂第九代精英長老,如同一隻猴子一般,而由頭到尾,陸元都是左手負身在身後,雙腳踩在同一個地方沒有寸步移動,僅憑右手一柄長劍對敵。
面對著以劍法聞名的憐年,居然雙步一步未移,當真是可敬可畏。
劍宗向來痴迷於劍法,憐年也是劍道中人,見得自己如此也不勝,劍法遠遜於陸元,再交手下去,也是途然丟臉,當下說道:“好你個陸元小輩,有意思,論劍術,你確實勝過我。”便就此罷手,到了此時,再死纏爛打,才是丟了風度。
第二卷:長生問道 第271章 鬥劍劍宗(下)
憐年,此人號稱蛇劍,劍法了得,悟得了一種劍意,雖然稱不上劍法宗師,劍法大豪,但是絕對可以稱得上劍法怪才。
而這樣的劍法怪才,面對著陸元的時候,連攻二十三次,連退二十三次,次次被陸元輕易擊退,而且陸元居然雙步一步未移,固死在一處。
陸元這後輩的劍法,當真是可敬可畏!
而第二個上場的是書劍于丹青,這個于丹青,外表是四十左右的年紀,長相普普通通,氣質偏向儒雅。在思過峰中的劍宗之人雖然多,但是能勝得了蛇劍憐年這樣劍道怪才的也不多,便是書劍于丹青,劍法也只是稍勝蛇劍一籌罷了,不過於丹青對於自身的劍法還是頗有信心的。
于丹青的劍術,別俱一格,不是學的希夷劍法,而是一套學自前古人少見之極的劍法。
像希夷劍法,雖然相當了得的劍法,但是用的人多,破的人自然多了,大家都熟悉這套劍法,自然容易破些。而於丹青自認自己的劍法,別俱一格,少有人見,第一次碰到自己劍法不吃虧的,當真是沒有幾個。
于丹青走到了思過峰的峰頂:“小輩,你的劍法,委實是不錯,不知你懂不懂書法,我的劍法,乃是以字入劍,是由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中化出來的,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他比劍之前,先念著詩,念著念著,卻突然一揚手,揚劍出鞘,自是以劍寫出了一個永字,他這永字當中,含暗八種殺法,又稱永字八法,傳說當中的永字八法,相當難練,一個永字,便可以蘊藏八種殺法,一個字永罩向了陸元全身各處,只待陸元變招,便可以化出各式各樣的殺招。
于丹青對於這一招相當自信,永字八法,一劍八殺,結果陸元反手一劍,這一劍封在虛空當中,于丹青卻覺得自己的永字八法卻被封得嚴嚴實實,一個殺招也用不出來。
于丹青也有心理準備,早知道陸元劍法高絕,此時自然不急,反手又是一劍,卻在虛空當中劃出了一個和字,這和字的那右邊之口,卻要將陸元圍在中間,成為筆下囚徒。陸元卻又是反手一劍,在和字將要寫完之際一劍封出,將這一個字也封死,寫也寫不下去。
于丹青接連寫了九、年二字,都是將要寫完之際被陸元封死,他本身得意自己的以字入劍,結果除了第一個永字寫全,其它字完全沒有寫全,寫到一半被卡住,只覺得出奇的難受,他得意的一套書劍法無法寫出,就如同善書之人要寫字,卻被頑童抓住筆桿一般。
他寫這蘭亭序,無論寫哪個字都無法寫得順,不由的惱怒無比,在心中暗道,這陸元一定是也懂這蘭亭序,順著蘭亭序來破自己的劍法,不如自己換上一套劍法,這一次卻是換了比較少人知道的書法《李晟碑》,他這套劍法,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
這一套劍法,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又少有人知道這副書法,少人知道他的下一招變化,故而少人可破,他這一番用出來,卻是無比自得,自認陸元定不識得這套書法。
陸元確實不識得他這套書法,便是識得與不識得又關自己什麼事。
反正,自己自破自己的劍法,反手又是幾劍劃出,依然是讓他這套書法,一個字也寫不全。
于丹青現在難受得要吐血,他的最得意之作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