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手掌此起彼伏輪流拍打在身體正面不同的位置上,每一處都是連拍九掌,噼啪作響,到了後來動作逐漸加快,月色之中便只能看見一團令人眼花繚亂的手影連成一片,覆蓋在王禪身體表面的每一分寸。而王禪身體也隨之高低變化,前後突起,雖還是站在原地腳下不動,一雙長臂卻似沒了骨頭一樣,不論頭頂腳底,還是後背脊樑都被他自己逐一敲打了個遍。
彷彿鐵匠爐裡幾十個鐵匠在一起打鐵,砰砰噹當,相互叮噹,分不出個個數,寂靜的夜晚裡一直能傳出十里地去。
身體表面塗抹的酥油在不斷的拍打過程中,慢慢的融化,上下一片,約莫半個小時的功夫過去之後,王禪額頭微微見了汗珠,也使得他周身上下全都光華油亮,散出一股子酥油特有的奇異香氣,叫人提鼻子一聞,立刻就是神清氣爽,如同剛剛被人醍醐灌頂般的感覺。
不論什麼酥油,在低溫的狀況下都是凝固成一團一團的,雍容用這金剛醍醐酥油塗抹全身,再以十三太保橫煉裡的拍打功夫,不斷拍打擠壓,便能最大效果的提升自身對酥油中藥物的吸收,令金剛醍醐酥油在最短的時間裡均勻的滲透到全身的每一處角落,久而久之便會讓自己的面板筋骨越來越強健堅韌。
又過了一回兒,見到身上的酥油已經全部融化,王禪突地開聖吐氣,如虎嘯山林,兩隻大手再不單純的拍打肌體,而是轉而向外,練了一套拳架子,或以掌拍,或以拳擊,或以爪抓,甚至是頭撞,背靠,跨頂,膝撞……,身形滴溜溜亂晃,圍著練武場的周圍連連變幻,看的人眼花繚亂。
一套拳翻來覆去打了十幾趟,身上的酥油漸漸吸收乾淨,轉而從面板毛孔中向外冒出大量的水氣,白濛濛的好似濃霧罩在身上,王禪這才長長吐出一口氣,緩緩收了手。一把甩掉頭頂光頭淋漓的汗水。
經此一來他渾身氣血通達,四肢百骸都已鍛鍊到了,看看時間已經差不多到了寅時,今天的功夫便也練完了。
正文 第二章 我從山中來
十三太保橫煉這門功夫,在傳統的武術流派中是屬於典型的外家功夫,性質剛猛暴烈,常人修習若是不得其法,沒有名師指引,最是傷身傷神不過。而且這功夫最重循序漸進,初學之時不能心浮氣躁,勇猛精進,否則自身氣血生成趕上不上每日消耗,時間一長就能把人煉得廢了。當年王禪和王大梁子剛開始練習這路功夫的時候,就是先用草藥內服外洗,足足鞏固了兩年氣血後才敢練習,其間不知浪費了多少珍貴的藥材,後來王大梁子去世了,他又循序漸進練了十三年,這才有了今天的這些成就。
站在原地上,以逆腹式呼吸將自身的氣息調勻,變得寧靜深遠,王禪穿上衣褲,從隨身帶的鹿皮兜囊裡拿出一本薄薄的線裝手抄本來。這也是王大梁子臨終前留給他的遺物,算是秘笈一類的書冊,但不是紙質的東西,似乎是經過特殊方法鞣製後的羊皮,書頁薄而堅韌,顯然不會是近代的產物。
書冊已經變得好像枯葉一樣的黃,在這本書的頁上被人用硃砂墨以小篆的文體寫了《橫煉》兩個字,最下面的落款是一個叫做“安敬思”的人名,再翻開來只有寥寥三五十頁,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文字,畫有圖形人物,動作姿態,雖是用的毛筆白描謄寫,映入眼中卻是樣式古樸,栩栩如生,向外透出一種磅礴的大氣。
整本書都是手抄的小篆,要不是王大梁子在關帝廟裡的藏書不少,王禪一人獨守深山,閒來無事也時時翻閱體悟,這滿本鬼畫符似的小篆他怕是連半個都人不出來。而在這本書裡,記錄了十三太保橫煉功夫的只是前面的一部分而已,書冊的下半部分全是文字沒有圖形,記錄的是一篇類似《悟真篇》和《周易參同契》一樣的玄學著作,滿紙都是什麼龍虎鉛汞,嬰兒奼女的,也不知道是具體什麼來歷。
王禪曾經有過一段時日,對這部分內容加以研究翻譯,最終才覺裡面記述的內容實在玄之又玄,不足採信,像是這種言論的文章,在《道藏》裡簡直比比皆是。
古時候的道士篤信人上有仙,透過長時間的服食丹藥和打坐煉氣之後便能白日飛昇,羽化登仙。歷代求索以來,偏偏又不願意法外別處,所以便將自己求道的感悟用種種“密語”來寫,若不是自家真正的傳人,換了哪一個去看,也只能是一頭霧水,就算寫的全是真實的,沒有高人指點也絕對看不明白。
好在王禪自己對這些東西並不感興趣,研究了幾天之後便不再理會,只一心一意練習前面記載的橫煉功夫。十三太保橫煉本來就不是什麼秘不示人的功夫,不說各家各派都有一些記載,就是當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