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雖然不大,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應該有的,不應該有的,是一樣不少。王禪三個月下山一次,去鎮裡賣掉自己採集的草藥,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書店和網咖,所以也檢視了不少有關於十三太保橫煉功夫的資料。
只是那些東西,大多數都是大同小異,沒什麼新奇的令人眼前一亮的觀點,比起他手裡書冊中記載的只是皮毛而已。
“要是按照外面流傳的那些法門來練習橫煉功夫,充其量就是一門硬氣功,運起氣來雖也能擋得住尋常刀劍的劈砍,卻始終無法長久,一旦散去內氣,比起常人來也不過是多上一些氣力而已。比起我練得這些,卻少了其中最精華的部分,無法內外兼修,只得皮毛功夫,當不得真哪!”
“但現在這社會,武術早已不是主流,普通人拿了槍炮,二指一動,就能殺人害命,簡直比得上我十年苦練的功夫。只恨我生不逢時,否則換個年代回到過去,憑我這一身把式定也能上馬封侯,列土分疆,成就天大事業。”
武術原本就是為了保命殺人而創造,冷兵器時代這就是潮流所在,越是亂世,武風就越盛,民風也越彪悍。可到了現在這年代,全世界都在倡導和平,講求法治,火藥大炮的出現徹底泯滅了武術生存的土壤,時間越久,越是沒落,這年月練習武術,就好像是在沒有龍的年代去學習屠龍術一樣,真是沒有多大的用處。
只是王禪自小長在深山老林之中,來自野獸的威脅時時存在,煉上一門功夫關鍵時刻也能保命,尤其是這橫煉功夫到現在他都已經練了二十多年了,每日拳不離手,親親苦苦,方有今日成就,就此放棄也太過可惜,反正還能強身健體呢,練一練好處不多,卻也並非一無是處。
再加上這門功夫也是老爺子留給他的最後念想了,王禪也不願意它在自己身上就此斷了“薪火“,所以這麼多年卻也一直都堅持下來了,不敢有半點荒廢。
山頂上月色如水,清輝遍地,雖說不太明亮,王禪卻也能接著這一點月光將手中書冊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可是孔聖人的體會,自是沒錯,就算他早已經能把這書裡的內容倒背如流,也需要時時把玩,日日誦讀,有時候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
小心的收起書冊在兜囊裡,見到對面一棵十幾米高的高大紅松,王禪突然一腳挑起地上的烏木杆子,前後把一較勁,猛的一抖,三米來長的杆子前端登時閃電般劃出直徑一米多的圓圈,嗚!的一聲惡風響起,面前空氣彷彿被一下子打得爆了,刺啦的一甩,斜刺裡劃在粗大的樹幹上,登時皮破樹裂。他手中的杆子尖端一下子彷彿變成了鋒利的斧刃,在紅松樹幹上生生破開了一個碗大的豁口。
再一聲呼嘯,王禪猛一扭腰,烏木杆子神乎其神的自右肋之下反手扎出,有如古時大將詐敗回手的一記“回馬槍”般,一棍扎出,恰似流星趕月,就聽砰的一聲,如中拜革,又在樹幹剛露出的豁口上狠狠搗了一記,等他放開手來,才現這烏木杆子竟是扎進樹幹深有三寸之多,懸空而立,嗡嗡作響。
十三太保橫煉功夫據說是傳自唐末五代時候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十三個各懷絕技的乾兒子,其中那位列十三的便是傳說中曾以十八鐵騎殺入長安城,嚇得黃巢絕命狂奔,勇武蓋世的打虎將李存孝。雖說不一定當得真,但那十三太保個個都是馬上驍將,在王禪手中的書冊中也的確是記載了不少長槍大戟馬槊弓箭之類的功夫。
如是剛才他那一招便是裡面名為“虎回頭”的一招槍術,施展起來共有抖攔,拿扎,抽撤,纏拿諸多講究,王禪平日裡以棍做槍,為的就是體拳術中整體力的細微技巧,十幾年下來,早已是練得滾瓜爛熟。
只可惜他身旁沒有戰馬,練不了人馬合一的馬術槍術,書冊裡記載的幾路長兵器招法在這年代算是徹底沒了用武之地。
伸手探量一下自己一棍子扎出來的孔洞,王禪仔細回想了一下剛才的一幕,感覺自己似乎有了不小的進步,便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塞進那孔洞裡,叫人看不清楚,這才簡單了收拾了一下,拔腿向山下走去。
回來的一路上,也和來時沒什麼分別,身上穿著裝了鐵砂的背心,腳下邁著奇怪的步伐,王禪手裡的烏木杆子見到什麼就挑什麼,不論是樹枝樹杈,還是斗大的山石,但凡棍子所能觸及的地方,都被他一杆子抽開,掃的遠遠的,如是這般等他翻牆進了自家院牆的時候,東方的天空已經微微露出了一點濛濛的光亮。
“寅時快過了,今天卻是有些耽擱了!”王禪也不進廟,只邁大步來到院中的爐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