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亂瞪鮮歉齟笥⑿郟�墒且換氐郊依錁捅涑閃艘恢淮罄臉媯�永床幌匆倫齜梗�吶率親羆虻サ拇蟶ㄎ郎��職忠泊永床蛔觥�

看著媽媽不停地捶著腰,小潔終於忍不住問:“為什麼爸爸這麼懶?爸爸為什麼從來不洗衣服也不做飯呢?”

爸爸為什麼從來不洗衣做飯?

為什麼爸爸不做家務?

受中國傳統思想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即使在現在的家庭中,“大男子主義”現象也並不少見。母親整天忙碌像個保姆,而父親回到家後不是一邊吸菸一邊看電視,就是一邊喝茶一邊看報紙,像個“大老爺”。其實在生活中,父親也應積極地參與家務和育兒,這不僅可以讓母親得到一定的休息,也能夠使孩子品嚐到與父親一起玩耍的樂趣。而且,父親勞動的身影,也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做家務的習慣會在孩子心中逐漸培養起來。在父母共同的關心和影響下,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長。

“爸爸就是那麼懶,媽媽嫁給他算是倒黴了!”

“唉,沒辦法,媽媽就是這受苦的命啊。”

作為父母,要避免將孩子作為發洩牢騷和埋怨的物件,因為父母向孩子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增加孩子對另一方的反感以及孩子的心理壓力。

“寶寶,爸爸不洗衣、做飯並不能代表爸爸懶。爸爸為了咱們這個家,不辭勞苦地在外面努力工作,已經很累;媽媽的工作比較輕鬆,所以多承擔一些家務活也是應該的!再說啦,家裡扛米、修電器等一些重活不都是爸爸乾的嗎!”

“在咱們家中,媽媽和爸爸的分工是不同的,媽媽主要管家務和照顧你,而爸爸呢,主要是管掙錢養家。雖然爸爸媽媽的分工不同,但我們都在很辛苦努力地為咱們家付出,這樣我們的家才能溫暖、幸福啊!”

告訴孩子為了給共有的家庭創造更好的條件,爸爸媽媽都在為這個家不停地努力付出,只是二者的方式和主要負責的內容不一樣而已。同時,父母也要教育孩子看問題要把握全域性,不可因一件事就否定一個人的全部。

為什麼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掃浴室?

4歲的小靈看著忙來忙去無法陪自己玩的媽媽問道:“媽媽,你為什麼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掃房間呢?”

“等一會兒再說。”忙碌的媽媽沒好氣地說。

可是,小靈卻不甘心,還是不停地發問。

為什麼要經常掃地、拖地板呢?

每個孩子都喜歡媽媽陪自己玩,然而看著一大早就忙著做家務無法陪自己玩的媽媽,孩子會覺得非常無聊,接二連三的問題也就由此產生了:“為什麼要掃地呢?”“為什麼要擦桌子?”“為什麼要洗衣�服?”……�而此時,父母應觀察孩子的表情以及體諒孩子想要父母陪自己玩的心情以及願望,給予某種程度的接納和肯定。

“我不洗衣服,你哪有乾淨的衣服穿啊!”

更多的錯誤不是解答內容的錯誤,而是解答方式的錯誤。與孩子說話時,如果語氣舒緩一些,內容稍加延伸,便成為一種較好的回答。

“你以為媽媽想啊,媽媽還不是沒辦法。你那麼調皮,每天都把衣服弄得髒髒的,媽媽不洗衣服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以抱怨的方式回答是非常不好的,這樣不但不會消除孩子心中的疑問,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負罪感。

“媽媽是女人,女人就應該洗衣服、做飯、收拾房間啊。”

媽媽可能對自己的性別比較悲觀,才產生這種錯誤的觀點,而父母如果將一些錯誤的、悲觀的觀點灌輸到孩子心裡,即使是無意的,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你不覺得穿乾淨的衣服比較舒服嗎?所以要經常換洗衣服,洗好、晾乾放起來,等你身上的衣服髒了就有乾淨的衣服換了。”

這種回答方式是非常好的。不過,父母在耐心回答孩子問題的同時還應多考慮孩子發問的情景和心情。

“等媽媽洗好衣服,就陪你玩,好嗎?”

“你先玩這個玩具,等媽媽洗好了衣服,馬上就陪你玩。”

其實,孩子是希望媽媽陪自己玩才產生髮問,考慮到孩子心情的媽媽不能只告訴孩子洗衣服的理由,否則雙方的意識就沒有交點了。

“媽媽很想陪你玩。不過,如果不在早上洗好衣服,會曬不到太陽,那麼衣服就不會幹,所以你再忍耐一下吧!”

接著,再追加說明穿髒衣服會很容易生病,向孩子說明洗衣服的理由,這麼一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