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成了,這個男生,作為一名歌手,他的生命就可以改觀。只要我做對一件事情,只要我寫對一首好的歌。”一場面對面的談話交流,正是有了這樣平實又真切的細節參與,才有了談話節目的情感亮點。

在《楊瀾訪談錄》的成長之路上,對“串場”的講究是很有說頭的。早在鳳凰衛視《楊瀾工作室》期間,兩個人面對面的幹聊在港人看來是很無趣的,為了加快談話節目的節奏,也為了增加節目的好看度,楊瀾和她的團隊在“串場”上下了一番工夫,或是增加主持人的出鏡,或是插播外拍小片,戲劇性的故事和具有衝突感的細節就好像是味素,被灑進稍顯乏味的清談之中。如此的方式被《楊瀾訪談錄》繼續延用,並不斷以新的內容構成串場,使得串場所承擔的功能也日益重要。若將談話的行進比喻成一條靜靜流淌的長河,串場就好似一面突起在河面上的大壩,在這幅浪花激盪的人生斷面上,呈現出的是有機疊加的時代背景,抽象昇華的人生感悟,牽動人心的戲劇衝突,越過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串場”,嘉賓的心路歷程才會被一場談話節目描摹得立體深刻而又生動好看。串場在一檔談話節目中通常由“主持人亮相”或“旁白”組成,表面上看只有數百字,但對於欠缺生活閱歷或者深度思考力的年輕編導來說,稱得上是一根可以壓死駱駝的稻草,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楊瀾對人物的快速分析和提煉能力。 。。

昂貴的“原創”(2)

如果說資料蒐集考驗的是編導笨功夫基礎上的用心發現,撰寫節目串場需要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