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道。
“還是之前那句話,我們需要資金和美英等國的支援,所以必須保證華夏公司的獨立性,而這方面的事情就需要主席您幫忙撐著了!”馬錚道。
“沒問題,就為了將小鬼子趕出華北,趕出全中國,這個黑鍋我替你背了!”主席笑著說道。(未完待續。。)
第九百四十五章:實地考察(求訂閱!)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九百四十五章:實地考察(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既然答應了主席要振興邊區的經濟,馬錚當然不會只是說說而已,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天馬錚每天帶著自己帶來的警衛部隊在延安周邊地區轉悠,有的時候一兩天都沒個人影,甚至於有時候連一些非常重要的活動都給耽誤了,因此黨內不少同志對此頗有意見。
甚至於一些老同志建議主席,要主席狠狠批一批這個不靠譜的同志,希望他能以黨業軍業為重,不要過分迷戀於遊山玩水。
不過對於這些人提出來的請求主席只是笑了笑,並沒有任何點評。要說是馬錚將大把時間放在了遊山玩水上,主席等人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在和馬錚密談完之後他就知道馬錚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現在的馬錚心中是有丘壑的。
馬錚這幾天還真不是去遊山玩水去了,而是去實地考察邊區政府的情況去了。在他的記憶中,儘管眼前邊區政府的條件確實很苦,財政等各個方面確實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但是更苦的還在後面。
如果馬錚記憶沒有出現偏差的話,真正的困難應該在1942年前後,相比於最最艱難的時期,現在這點困難簡直不值一提。
也就是為了應對1942年的困難,黨中央才會提出大生產運動。而當時大生產運動興起的地方就是延安,而且效果非常顯著。
既然前輩們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那麼馬錚就不客氣地剽竊徵用了。大生產運動的明星部隊是王震的359旅,明星地區是在南泥灣,當然了,現在這些也被馬錚盯上了。
馬錚這幾天一沒事就到延安周邊地區勘察地形,主要是想看一看除了南泥灣之外還有沒有可以大規模墾荒的地方,畢竟一個南泥灣更本就無法滿足三個步兵旅兩萬多人部隊的開墾。
當然了,南泥灣這個後世有名的塞上江南馬錚是絕對不會放過去的,馬錚墾荒大業的第一戰就準備在南泥灣打響。
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百年前,這裡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明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裡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其實大生產運動在這個時代也不是馬錚首創的,早在1939年2月主席就曾經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動員廣大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只不過這個時候由於還未到了最困難的時候,所以大生產運動並沒有大規模進行。
考察完南泥灣之後馬錚很難將所看過的那片蠻荒之地與後來那個塞外江南所聯絡起來,對於開創了這片經濟區的359旅也是產生了發自內心的佩服。
據馬錚所知,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才在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開始了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的生活。
而到1942年,359旅生產自給率達到61。55%;1943年,生產自給率達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開荒種地26。1萬畝,收穫糧食3。7萬石,養豬5624頭,上繳公糧1萬石,達到了“耕一餘一”。
幾年間,廣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而那首膾炙人口的《挑花藍》也是這個時候創作的。
而後世過來的馬錚卻知道大生產運動和南泥灣的意義遠不止那幾萬擔糧食那麼一點點,那是一個號召與榜樣的關係,據史文獻記載,在實施了大生產運動之後,陝甘寧邊區機關和部隊每年需細糧(小米)3900萬公斤,自己生產達1500萬公斤。邊區許多部隊糧食、經費達到全部自給,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目標。
農業方面,由於貫徹執行了正確的農業生產政策,使陝甘寧邊區耕地面積迅速增加,農田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耕地面積由1941年的萬畝增加到1945年的萬畝,比1938年更是擴大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