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美、英、德等國家建立了十幾個武術文化中心,二三十個武僧常年駐外。
如果袁彪問過他的叔叔,或許會發現,他學少林功夫地方的並不是少林寺,而是山門之外的民間武校。
這裡如今已是“世界最大武術基地”和“中國武術器材和武術用品集散地”。在冊的58座武術學校中,有超過6萬名在這裡習武的常住學生。他們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願意,他們可以在附近的“少林塔溝教育集團”裡從幼兒園一路讀到本科。
如今,這所被稱為武林正宗的千年古剎,還要花500億元建一個嵩山文化產業園區。裡面會矗立起一座少林武術功夫大學城,核心是中國第一所武術大學。未來,這裡還將被用來拍功夫片、辦功夫擂臺賽,甚至成立功夫電影片道等其他產業,“在5年至10年內實現世界級旅遊資源向世界級文化旅遊、文化創意產品的轉變。”
袁彪終究還是沒有機會來了,因為在山東的武校,他已經學會了被稱為“套路”的中國功夫。這時他才發現,真正的武術原來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原來練武是那麼苦,大冬天5點鐘就得起床,一天三練,風雨無阻。
練完“套路”,袁彪又練上了“散打”。這是兩個在新中國競賽體制中特有的武術名詞,在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的架構裡,就是用“套路部”和“散打部”囊括了所有競賽武術型別。而那129種拳種的傳統武術,則可以歸類到一個“社會部”裡,管轄所有非專業隊體系裡的民間習武者。
如果按照通常的成長模式,被濟南市體校挑走的